原创 明朝军人要想出人头地,不光会骑马射箭,文化知识还要过硬
创始人
2025-11-22 16:03:20
0

相比于明朝时期儒学和科举制度的繁荣,武学和武举显得有些不太引人注目,受到的关注较少。然而,作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武学与武举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对明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得我们了解。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武学与武举的发展历程。 **武学的设立时间与原因**

关于武学的具体设立时间,历史记载中存在不同的说法。一些记载指出,成化年间出现了岁终考试入学武生的情况,认为这就是武学的开始。然而,更多的史料显示,武学的设立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洪武时期。 《明史·选举志》记载,武学的设立始于洪武年间,当时设立了大宁等卫的儒学,专门培养武官的子弟。《罪惟录》则提到,建文四年,特别设立了京卫武学。而《明英宗实录》还记载,在正统年间,南方的北京和全国的边卫地区也都设立了武学。这些资料表明,武学的设立早在洪武时期就已开始,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其设置的区域。

明朝设立武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培养既懂文又懂武的人才,二是希望能锤炼武将的后代,使他们不沉迷于荣华富贵,保持为国家效力的决心。朱元璋和朱棣的言论也明确表明了这一点。朱元璋曾说: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娴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朱棣也提到:太祖皇帝置武学教之,欲其谙礼义,知古今,以图继续为国家之用。可以看出,武学的设立是为了国家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尤其是为了武将的后代不被荣华富贵所迷惑,继续为国家效力。 **武学的设立地域与生员来源**

明朝初年,武学主要设立在边疆的卫所,最早的武学设立地在辽东,后来又在西北和中原的要塞设立了军卫武学。例如,《肃镇志》提到,明洪武初期,陕西行都司已经设立了武学。陕西当时是军事重地,设立武学是为了培养边防的军事人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学的设立范围逐步扩大,成化年间,西南边陲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开始设立武学。 左光斗在《明人记》中记载:我朝作养人材,两京设有儒学,有武学。其近京保定、河间、永平三郡,亦各有武学。这表明明朝几乎在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地都设立了武学。

武学的学员主要来源于两类人群。一类是武将的后代,另一类是军籍将士的后代。由于明朝的军户是世袭制,因此军人的后代通常成为武学的主要生源。《春明梦余录》记载,明朝初期的军卫没有学堂,而府、州、县的学堂则会接纳军官的子弟。这些后代的加入,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和综合素质。 **武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朱元璋在设立武学时,特别重视对学员的文化教育,儒家经典如《大学》、《论语》、《孟子》是武学学员的必修课。此外,武学的教学还包括传统的军事思想,书目如《武经七书》和《百将传》成为武生必读之物。这些书籍强调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但在具体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并没有过多涉及。与此同时,骑马射箭、练武等基本的军事技能也是武学的必修内容,尽管与文化教育相比,武技的训练显得不那么重要。 事实上,国家也鼓励那些在文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武学学员,允许他们参加文科的科举考试。这一做法显示了明朝武学教育的特点:理论教育占主导地位,实战训练则相对薄弱。这样的培养模式,虽然培养了一些忠诚的将领,但却难以培养出真正有军事才干的军事人才,理论和实战的脱节也使得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

**武学与武举的关系** 武学和武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武学为武举考试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武举成为了武生升迁的主要途径,就像文科生通过科举考试一样,武生通过武举考试可以获得官职和俸禄。嘉靖八年就规定,武举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可以根据成绩升官,并享受月俸。

武学是军事教育的起点,而武举则是通过考试选拔出优秀人才。两者的关系可以类比于今天的中小学与高考,只有在武学中扎实学习后,才能通过武举进入更高的层次。 **武举的设立与发展**

武举的设立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终在正德年间得以正式实施。最早的武举构思出现在洪武时期,但朱元璋一直因防备军人而未实施这一制度。直到正德年间,才正式开始了武举考试的实践。 武举考试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军事理论、骑马射箭和格斗技巧等,考试的重点既考察考生的文化素养,也考察他们的军事能力。武举的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但在崇祯年间才开始真正实行殿试。早期的武举考试主要由乡试和会试组成。

**武举考试的特点** 武举的考试在制度上与文举相似,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试内容既包括儒家经典,也包括军事理论和实战技能。特别是在分卷制的实施上,武举考试有意避免人才集中在某一地区,采取了南北分卷制,以保证各地人才的均衡。

武举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录取比例较低。到明朝后期,尽管军事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每年录取的名额依然很有限。例如,嘉靖年间,武举的会试大约能录取一百名左右,而到了崇祯年间,尽管战争需求增加,录取人数也不过一百二十人。 **总结** 武学与武举制度的设立和发展,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它们在提高军人素质、为军队选拔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与科举制度的配合,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与文职人才。武学和武举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即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培养和选拔人才。

相关内容

多赛事同天上演!11月21...
11月21日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特别精彩,有好几个项目呢,吸引了很多体...
2025-11-22 02:06:53
原创 ...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你不仅可以方便地进...
2025-11-22 02:03:03
读杜建玲、姜熙《AI时代商...
❄《中国绍兴·第七届范蠡思想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大会研究...
2025-11-22 02:01:47
阿里巴巴承办COP30中国...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
2025-11-22 02:00:02
原创 ...
事情从 2025 年 11 月 19 日下午传出,消息称 xAI ...
2025-11-22 01:59:57
精准施策打通独角兽企业成长...
长城咨询发布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独...
2025-11-22 01:59:47
原创 ...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都在讨论最近的汇率变化。有朋友拿着手机问我...
2025-11-22 01:58:24
临商银行布局方城
11月21日上午,临商银行方城支行举行开业仪式。临商银行党委书记、...
2025-11-22 01:58:02
达利欧:AI热潮虽现泡沫迹...
关于人工智能(AI)热潮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在华尔街不断发酵。...
2025-11-22 01:57:45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读太平天国的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几乎就是个把戏大师,整天装神弄鬼,穿着奇装异服...
原创 法... 曹操第一次见到郭嘉时,便感叹道:帮助我完成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这句话可以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占据了极...
原创 为... 宋朝之所以能够继承五代的统治,成为新的朝代,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作用:柴荣、赵匡胤和李煜。接下来,我...
原创 为... 一、从百万到三万 中国古代的战争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参战的庞大人数。回顾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时...
原创 关... 关羽的战绩比张飞和赵云更为出色,但为什么曹营的将领们却不害怕他,反而更加忌惮张飞和赵云呢?这个问题值...
男生穿裙子戴假发跑步夺冠,“违...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11月21日,一段...
原创 为... 项羽的匆忙突围与最后的自刎,实际上是他性格使然的结果。我们一起来走进项羽当时的心境。 楚汉之争已经持...
原创 为...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份,可能是爆发黑死病的1347年。 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西班牙...
原创 有... 荀彧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他的做派非常正直,一心支持汉朝。 在东汉末年,董卓开始专权,乱政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