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他的做派非常正直,一心支持汉朝。 在东汉末年,董卓开始专权,乱政肆虐。那个时候,能够与董卓抗衡的,几乎只有袁绍和袁术兄弟了。毕竟,袁家世代出将,家势强大,影响力无人能敌。荀彧当时就在袁绍麾下效力。 然而,荀彧渐渐对袁绍产生了不满。因为他看到董卓肆意妄为,而袁绍却迟迟不采取行动。他不禁想,袁绍作为拥有兵力的实力派,为何眼睁睁看着天子陷入困境,任凭皇室家族被摧毁呢?相比之下,曹操让他刮目相看。
虽然曹操的军队规模不大,马匹也不强,但曹操敢于挑战董卓,甚至亲自与董卓交战。虽然最后败北,差点丧命,但曹操敢于出手,这一点让人十分钦佩。于是,荀彧决定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而且,曹操手中有汉献帝,这更让荀彧坚定了要为曹操效力的决心。 有了荀彧的辅佐,曹操的势力迅速崛起。甚至连曹操后来的成名之战——官渡之战,也是荀彧的建议让他坚持下来,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官渡之战初期,曹操的军队只有几万人,而袁绍的军队却有十几万,局势对曹操非常不利。曹操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准备投降,觉得自己这场战斗很可能会败北。然而,在他动摇的时候,是荀彧写信劝他坚持下去,并且详细分析了袁绍必败的原因。结果,正如荀彧所预测的那样,袁绍的内部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人心涣散。最终,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投向了曹操,透露了袁绍藏粮的地点。曹操因此成功摧毁了袁绍在乌巢的粮仓,逆转战局,最终获得了胜利。 然而,随着曹操功劳越来越大,他也开始越来越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当曹操准备自称魏公时,荀彧与他彻底决裂了。 荀彧反对曹操自称魏公,因为一旦曹操称公,就意味着他可以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毕竟在汉朝,称公就意味着可以建立府邸,拥有豢养军队的权利,这对中央政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荀彧坚决反对曹操的野心,而曹操也因为荀彧的反对对他下了杀手。那么,荀彧为何不投向刘备,那个一心向汉的候选人呢?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复杂,因为荀彧比刘备成名得早。荀彧投靠曹操时,刘备还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商人,名气几乎没有。直到曹操统一了北方,刘备才逐渐有了立足之地,也开始小有名气。 另外,刘备虽然常常自称继承汉室,但这更多是为了博取百姓的支持。实际上,谁不知道刘备也有野心?他之所以在乱世中起兵,实际上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位皇帝。荀彧作为一个有眼光的政治家,恐怕早就看透了刘备的野心,所以他并没有选择投奔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