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台海议题的风暴,于11月7日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掷地有声的言论后,骤然掀起。她公然宣称,若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日本将考虑行使集体自卫权。此言一出,无疑是将日本置于台海这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之上。这不仅仅是一种外交挑衅,更是对中国底线的公然践踏,何况中日之间还横亘着那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伤痛。
要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被日本强行攫取,二战结束后才重回祖国怀抱。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充斥着压迫与剥削,这段历史是横亘在中日关系中难以愈合的旧伤。因此,日本政客一旦在台海问题上有所表态,其敏感程度远超其他国家。
果不其然,中国外交部当天便明确亮明立场,严正指出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是对中国主权的挑战,警告日本切勿轻举妄动。这份警告毫不含糊,因为台海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染指。
随后的11月8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X上发表了一番言辞犀利的表态:“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你准备好了吗?” 这并非外交辞令,而是对高市早苗挑衅行为的直接且毫不掩饰的愤怒斥责,字里行间锋芒毕露。
此言一出,日本政府的反应可谓迅速而激烈,美国也立即介入。11月9日,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公开指责薛剑的言论“威胁了日本首相与人民”。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不过是为日本撑腰,甚至有意推波助澜,进一步激化矛盾。
日本政府随即要求中方道歉,措辞强硬,甚至威胁若无回应,将考虑驱逐薛剑。这一姿态无疑将事态升级至外交对抗层面。然而,中方的回应更加直接有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若薛剑被驱逐,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让日本付出代价。这无疑是在向对方宣告,中国在此问题上绝不会退让半步。
更微妙的是,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对日本施加压力。11月1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再次重申对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主权,并警告日本不要挑战俄罗斯的领土完整。“这些岛屿的领土归属从不具有争议性,任何人不能对此提出质疑”,字里行间充满着不容置疑的警告意味。日本此时,一面在台海问题上激怒中国,另一面又不得不面对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可谓是腹背受敌,左右为难。
正当人们以为外交局面已经足够紧张之际,日本媒体又发表了一番火上浇油的言论。《产经新闻》记者石井孝明公开表示,“如果薛剑的言论发生在十九世纪,足以引发一场对华战争,放到今天也应当将其驱逐。” 这番言论看似批评,实则是在翻旧账,无助于缓和局势,反而让日本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形象更加紧张。
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挑衅,更是在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当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果实,也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一再试探这条底线,其行为本身就是在破坏战后格局。
更现实的情况是,日本经济早已不复当年巅峰,已被中国和德国超越,与印度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影响力下降,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日本国内仍有不少人未能认清这一现实,反而在外交上屡屡发表冒险言论。
这种高风险的外交试探,只会让日本在国际上的处境更加复杂。它既要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又要处理与邻国的紧张关系,一旦引火烧身,损失将不仅仅局限于外交领域,甚至可能波及国家安全。
相较之下,薛剑的回应虽然言辞激烈,但却有充分的立场支撑。台海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是不可谈判的红线。而日本选择在这条红线上跳舞,既是对中国的挑战,也是对其自身外交理智的一次严峻考验。
尤其是在俄罗斯已经明确拒绝在千岛群岛问题上让步的情况下,日本面临的外交压力更是双重的。台海与千岛群岛,一热一冷,但都容不得日本随意插手。
最终,日本自找的外交麻烦,正在同时与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发生碰撞。一边是中国的坚决态度,另一边是俄罗斯的领土主张。在这种格局下,日本的任何言论都变得异常敏感,每一步都可能付出代价。
台海问题绝非儿戏,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置喙的。高市早苗的表态将日本推向了一条陡峭的下坡路,而薛剑的言论则是中国直面这种挑衅的第一波回应。接下来,日本是否愿意降低调门,不仅事关中日关系,更关乎其在整个国际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