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刘备都不应该把刘封视为自己的继承人。对于蜀汉这个国家而言,真正的皇帝只能是一个人,而那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刘阿斗。
一、刘封只是刘备的养子,而且他在后来的行为中多次表现出与朝廷的立场不一致。 我们必须理解,在古代社会,皇帝非常看重血统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帝王被尊称为龙或真龙天子的原因之一。所谓真龙天子的血统究竟意味着什么,外人并没有明确的了解,甚至也不会轻易去问。然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如果刘备真要立刘封为继承人,那么不仅刘阿斗肯定会反对,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也一定会联合起来表示反对。理由非常简单,刘封并非刘备的亲生子,而只是被收养的义子。既然只是养子,怎么能让他继承皇位呢?即便刘备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如果他有亲戚,且这些亲戚有子嗣,那么很可能会把这些亲戚的孩子推荐作为继承人,刘封自然不会成为选中的人选。 二、刘封的不理智行为。 当关羽在麦城撤退时,刘封的行动显得有些不顾大局。虽然这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容易察觉,其他人也不好多做揣测,但很明显,刘封开始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权。这样的局面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刘备的养子获得了过多的权力,那么一旦刘备去世,蜀汉的未来就会变得极其不确定,谁能真正控制国家也变得模糊不清。 三、诸葛亮的观点 事实上,当关羽在麦城遭遇惨败的时候,刘备内心已经在反复思考是否应该处置刘封。然而,大部分的臣子并不支持刘备杀掉刘封,刘备自己也倾向于宽容一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轻声说了一句简短的话,这句话如同一根铁钉一样深深地钉入了刘备的心中,让他明白刘封必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诸葛亮提出,如果不除掉刘封,那么刘阿斗即位后,谁又能有效地限制他的权力呢?听了这话,刘备感到一阵寒意,瞬间意识到刘封这个养子,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威胁不仅危及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可能危及到整个蜀汉的未来。因此,刘备最终认识到,刘封的死是无法避免的。经过这一番思考后,刘备下定决心,视刘封为最大的威胁,并且认定他绝不会继承蜀汉的统治。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