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云的常胜将军形象流传千古,但鲜有人知道,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被称为常败将军的将领。与赵子龙的辉煌战绩相对,这位将军常常在战场上败北,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伴随着他击杀一位敌方名将,并且成功逃脱。那么,这位神秘的常败将军究竟是谁呢?
怒斩祢衡: 祢衡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年轻时才华横溢,却喜欢口无遮拦,经常对别人破口大骂。尽管如此,他还是赢得了孔融的赏识。为了推荐祢衡到朝廷,孔融甚至给曹操写了一封《荐祢衡表》。曹操见孔融如此推荐,心生爱才之心,便召见了祢衡。然而,令曹操愤怒的是,祢衡迟到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当着曹操的面大声骂了他一顿,这使得曹操对他心生厌恶。最终,曹操气愤之下将祢衡送到了刘表那里。孔融也为此责备过祢衡,认为他改不了骂人的坏毛病。 祢衡到刘表那里后,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没多久他又开始骂刘表,惹得刘表怒不可遏,甚至比曹操还生气。刘表愤怒之下,将祢衡送给了黄祖。黄祖可不像曹操和刘表那样容忍祢衡,一次宴饮过后,听到祢衡又在辱骂自己,黄祖便当场下令将其斩杀。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怒斩祢衡事件。 而本文要讲的常败将军正是黄祖。 一、杀孙坚: 孙坚,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将,还是春秋时期名将孙武的后代。董卓祸乱朝廷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屡战屡胜,堪称一代猛将。在《三国演义》以及正史中,孙坚都是董卓的一大威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猛将最终死在了黄祖的手中,而且是在战斗之后被黄祖所杀。 公元192年四月,袁术派遣孙坚攻打荆州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黄祖本就不是孙坚的对手,轻易就被孙坚击败,仓皇逃窜。 随后,刘表采取闭门不战的策略,虽然示弱,但却在暗中派黄祖进行夜袭。然而,黄祖依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在一次战斗中被孙坚大败,黄祖逃跑时,孙坚紧追不舍,结果黄祖的部队从竹林中射出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二、杀徐琨、凌操: 徐琨是孙坚的外甥,凌操则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早年随孙策征战江东,立下赫赫战功。徐琨与凌操,都是江东孙氏的重要将领,但他们最终都死于黄祖的手下。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死亡方式与孙坚几乎相同,都是在黄祖失败后被黄祖的部队射杀,使用了几乎相同的战术。 史书记载,黄祖驻守江夏期间,孙坚、孙策、孙权等江东势力屡次攻伐黄祖。尽管黄祖屡战屡败,但凭借刘表的防御战略,江夏始终未曾被孙家攻占。然而,在每一次战败后,黄祖总能设法射杀对方的主力将领。先是孙坚,接着是徐琨和凌操,黄祖的狡猾和狠辣让人叹为观止。战败身死: 虽然黄祖多次战败,每次都能在败局中击杀敌方将领,但最终,他的幸运并没有持续下去。建安十三年,孙权决定斩杀黄祖,于是周瑜、吕蒙、凌统等一众名将被派往前线。周瑜曾指挥过著名的赤壁之战,而吕蒙则以斩杀关羽闻名,黄祖怎能抵挡得住这样的对手? 黄祖无力抵抗孙权的进攻,最终在逃离江夏时被骑兵冯则追上,枭首示众。黄祖的死标志着孙氏与黄祖之间的仇怨终于得以终结。 黄祖虽屡战屡败,但其狡猾的手段让孙家多次损失大将。孙策曾评价黄祖为: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从中可见,黄祖虽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其机智与狠劲,的确让敌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