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集团这家插座龙头企业,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81.68亿元,同比下降2.6%,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8%。这是公司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
更让投资者不安的是,10月9日公司实控人之一阮学平宣布拟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按当时股价计算大约能套现16亿元左右。两年前阮学平已经减持过一次,同样套现了十几亿。
公牛集团的业绩下滑并非突然,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还有39.22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9.75亿元,增长4.91%。但到了二季度情况急转直下,营收42.46亿元,下降7.4%,净利润10.85亿元,暴跌17.2%。
分业务来看,电连接业务上半年收入36.62亿元,同比下降5.37%。这块业务包括转换器、数码配件和电动工具等产品,是公牛的起家业务。
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收入40.94亿元,下降2.78%,涵盖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智能浴霸、智能门锁等产品。这两大传统业务的下滑,主要受到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
唯一增长的是新能源业务,上半年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33.52%。但这块业务体量太小,只占总营收的4.7%,根本无法对冲传统业务的下滑。
公牛从2023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充电枪,2023年新能源业务就以148.64%的增速成为公司最快增长的板块。
到了2024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充电桩销售等业务。
在2025年6月的上海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上,公牛展示了一体式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等多款产品。
不过转型的效果还需要时间验证,从费用结构看,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从3.06亿元增至3.91亿元,增长27.98%,而研发费用却从3.65亿元降至2.86亿元,下降21.56%。
这种费用结构的变化让人担心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
更让市场关注的是公司近期的一系列动作。2025年4月,公牛集团宣布拟用2.5亿元到4亿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但到了7月,26名员工主动放弃了低价股权激励。这在一家上市公司里并不常见。
公司实控人阮学平却在10月宣布减持计划,拟在2025年10月31日至2026年1月30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617.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从持股情况看,这次减持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公牛集团2024年年报显示,实控人阮立平和阮学平兄弟合计持股超过60%。
2024年公司向股东分红26亿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大股东。阮学平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减持是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公牛集团的困境并非个案。近四年来,公司市值已经蒸发超过680亿元。2021年2月公司股价最高达到252.64元,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
而到了2025年10月,股价跌至不到100元,市值缩水到800亿元左右。9个月时间,股价下跌了25%。
从营收增速看,公牛集团从2021年的41.65%持续回落到2025年的负增长。公司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
智能照明业务中,无主灯产品以"健康+智能"为核心,公司与首尔半导体合作开发芯片,惠州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
在海外市场,公司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长36.75%,其中上半年增速达72%。
东南亚市场已经覆盖11个国家,设立了2个分公司。在欧洲市场,公司推出了单相、三相家庭储能产品并通过VDE认证。
不过这些新业务短期内还难以撑起公司整体业绩。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保持在27.14%,货币资金5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89亿元,现金流还算健康。
但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公司能否找到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公牛集团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业务受房地产影响增长乏力,新能源业务虽然增速快但体量还小。
公司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和品牌基础,关键是能否在智能化、新能源和国际化这三个方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场会给公牛集团时间,但不会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