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通常是指在战争中为君主或将领出谋划策的人物。虽然这些军师拥有卓越的智谋,但他们通常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历史上,像汉朝的张良和明朝的刘伯温等人便是著名的军师,他们凭借聪明才智被后人铭记。刘邦曾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恰好体现了军师在战争中的智慧。
然而,历史上大多数的军师并不为人熟知。首先,由于许多主公出于保护军师的考虑,会刻意隐藏军师的身份,类似于今天的核武器研究者或顶尖科学家。其次,也有一些像张良和刘伯温那样的智者,他们不仅拥有非凡的智慧,还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善于保护自己的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几位真实的军师。 沮授年少时便展现了宏大的志向和卓越的谋略,曾任冀州别驾、茂才,多次担任县令。他后来成为韩馥的别驾,并在韩馥的推荐下被任命为骑都尉。当袁绍占领冀州后,沮授被任命为从事,开始为袁绍献策。然而,袁绍却多次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惨败,而沮授未能及时逃脱,最终被曹操俘虏。由于坚决拒绝投降,沮授被曹操处死。沮授本应是前五名军师之一,然而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主公对军师的信任。郭嘉曾经也投奔过袁绍,但很快转投曹操,因为他看透了袁绍的个性,而沮授却没有看清这一点。即便曹操极力诱惑他投降,沮授依然忠诚于袁绍,最终也因此丧命。 陈宫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个性刚直,且足智多谋。他年轻时便与许多当时的知名人物交往。192年,刘岱在征讨黄巾军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由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然而,曹操屠戮名士,这使得陈宫对他心生不满。于是,他联合张邈背叛曹操,支持吕布攻打曹操,成功占领了兖州和徐州。在陈宫的谋划下,吕布差点让曹操葬身其手。然而,吕布并没有听从陈宫的策略,导致最后失败。在吕布战败后,陈宫决心赴死。尽管他才智过人,但由于刚直的性格和选择了一个莽撞的主公吕布,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年少时便以聪明才智著称,后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屡次献出妙计,深得曹操信任。刘晔被誉为具有“佐世之才”,是少数具有大局观的战略家之一。他的战略眼光与诸葛亮、鲁肃等人不相上下,但由于行事两面三刀,最终失去了曹叡的信任,逐渐失宠。刘晔也许想要像贾诩那样左右逢源,然而最终并未如愿,错失了许多机会。 田丰是东汉末年袁绍部下的重要谋士,曾官至冀州别驾。他性格刚直,多次向袁绍提出忠言,却屡屡被忽视。曹操的谋士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田丰曾坚决反对袁绍征伐曹操,但却因此遭到袁绍的打压,最终在官渡之战后被袁绍杀害。田丰的悲剧,在于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主公。虽然袁绍在初期曾依赖田丰的计策取得了成功,但随着袁绍逐渐显现出刚愎自用的一面,田丰的忠告变得越来越无效。最终,田丰在袁绍的暴怒中死于非命,未能再次施展才能。 庞统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在刘备与刘璋决裂时,庞统提出了三条计策,刘备采纳其中之一并成功获得胜利。不幸的是,在进攻雒县时,庞统在战斗中被箭射中而死,年仅三十六岁,之后庞统的葬地被命名为落凤坡。庞统的军事才能堪比诸葛亮,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他不仅精通策略,还能从实际操作中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然而,庞统英年早逝,这使得刘备不得不将更多责任交给诸葛亮,这也为后来的蜀汉历史埋下了隐患。 法正原是刘璋的部下,在刘备围成都时,他劝刘璋投降,并随后与刘备一起进攻汉中,成功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法正擅长奇谋,深得刘备的重视。刘备对法正的死感到十分伤心,甚至为此哭泣了好几天。法正去世后,刘备追谥他为翼侯,这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大臣。法正的谋略非常出色,在刘备面前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帮助刘备平定了汉中,还立下了斩夏侯渊的赫赫战功,令刘备对其深感依赖。法正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郭嘉最初为袁绍部下,后来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曹操称他为“奇佐”,并深得曹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