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抗战的道路上他们都是英雄,卢沟桥枪响后,国民政府为应对全面抗战的需要,开始将全国军队改编为集团军,这一编制成为抗战期间最主要的作战单位。四十各集团军的一把手派系林立,主要有黄埔系(最多,22人)、地方军阀(晋绥军、桂系、川军、滇军)和杂牌军。
在抗战的道路上以及抗战成功后他们中有的人英勇捐躯(壮烈殉国),有的人战败被俘(被俘与改造),有的人选择投诚起义,有的人远走他乡(败退台湾与海外寓公)。
一、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宋哲元在事变爆发前一度是掌控华北军政大权的一把手,他手下的将领都是铁血好汉,但是他的人品不敢恭维。尤其在事变爆发后,他错误的决定致使国土沦丧,他难辞其咎。被解罢兵权后,由于丢失经营多年的地盘和基本部队,对他是极大的打击,精神逐渐崩溃。后续回到家乡四川养病,在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年便因病辞世。
二、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
刘峙凭借在东征陈炯明和北伐战争中的表现,得以受到老蒋的赏识,成为麾下一位兼具军权与地方行政大员的嫡系亲信。然而在抗战时期极差的表现,让世人大为耻笑。解放战争时期,老蒋看中了他的忠诚,于是力排众议让其担任徐州“剿总”司令,大家都十分不满意,甚至流传出“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老蒋节节败退之时,他为求自保先是来到了香港,后远走印尼,最后回到台湾,最终病逝。
三、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作为一方最高军事长官,本该守卫一方平安,组织力量抵挡来犯的敌寇,然而他在长期主政山东时,为保存自身军事实力,选择不战而退,致使山东迅速落入敌寇之手。这种行为对士气的打击是极大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老蒋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于是设计将其逮捕,并将其杀害。
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
蒋鼎文是老蒋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成为老蒋的心腹。然而在其主政西北期间,却表现的十分腐败,奢侈无度,大发国难财,长期沉迷于个人享乐和敛财,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豫中会战时,沉迷私利、指挥失当,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却接连惨败,让广袤的中原地区沦陷,此战后他也基本告别军政界。
老蒋节节败退台湾后,他也跟随前往,最后晚年在台病逝。
五、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
顾祝同凭借独特的政治眼光,一直受到老蒋的青睐,是老蒋眼中的红人。无论是东征、北伐和军阀混战中,他因表现沉稳、对蒋介石忠心不二而不断晋升。但是在抗战期间却表现平平,抗战胜利后顾祝同官至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败退台湾后,最终终老在此。
六、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
杨爱源早年凭借与阎锡山同乡的关系,得以获得阎锡山的信任和重用,此后步步升迁,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成为阎锡山的副手。由于对阎锡山的绝对顺从(公开表示阎锡山让你干甚就干甚,不让你干甚就不要,他见阎锡山时行九十度鞠躬礼),使他成为阎锡山最为信赖的部下之一,这种为人处世得以让他的仕途不断升迁。后续败退台湾后,闲居台北草山,最终病逝台北。
七、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傅作义算是迷途知返,为时未晚,他主动认清历史大势,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其实他的爱国情怀还是非常强烈的,抗战时期,他慷慨激昂的激励士兵们英勇抗日,展现出极大的民族情怀。在解放战争时期出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在我军百万大军兵临城下的军事压力下,他最终选择和平起义,使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百姓免遭战火。建国后,他担任首任水利部部长(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并在此岗位上辛勤工作,直至病逝,他的结局算是国民党将领中最圆满之人。
八、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
张发奎是著名的抗日将军,他早年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是国民党中的中流砥柱。然而在其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十分后悔跟随老蒋征战,因为当他看到自己昔日的部下(如朱德、贺龙、叶剑英等)成就都是如此高,不禁十分懊恼。在老蒋节节败退之际,他没有选择跟随前往台湾,还是选择去了香港,远离政治。面对大陆方面的回国邀请,还是台湾方面的邀请,他都拒绝好意,最终病逝香港。
九、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
朱绍良一生经历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内战,战功卓著,他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早期深受老蒋信任,然而他与李宗仁的过度亲近,让老蒋十分不满。在败退台湾后,最终病逝台北。
十、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
在老蒋败退之时,面对政权的更迭,刘建绪移居香港,后续变卖资产,远赴南美,携家眷移居巴西。在巴西的岁月虽然吃喝不愁,但是对故土的思念让他整日十分彷徨与孤独,最终病逝巴西,再也没有踏上家乡的土地。
十一、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
李品仙先追随唐生智,后投靠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成为桂系核心人物之一。他率领的桂系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多次浴血奋战,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能力。然而在主政安徽期间却饱受诟病,劣迹斑斑,他利用职权大肆敛财,甚至曾盗掘安徽境内的古墓(如楚怀王墓),给他的一生抹上了极大的污点。
跟随老蒋败退台湾后,由于不是老蒋的嫡系,并未受到重用,逐渐边缘化。最后安然离世。
十二、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
他独特的政治眼光成就了其仕途,凭借拥蒋反陈(济棠)而上位。抗战期间他也是坚定的出力者,两次粤北会战中成功阻击日军,证明其卓越的指挥才能。解放战争时,面对我军强大攻势,他先是放弃广东败退海南,后逃往台湾。来到台湾后,被赋予闲职,自此远离军政大事,晚年在悠然自得中病逝台北。
十三、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
王靖国是阎锡山的嫡系,他由阎锡山提拔起来(仕途步步高升,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因此对阎锡山表现出绝对的忠诚。驻防绥西期间,势力扩展,成为当地一霸。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让其固守太原城,自己却坐飞机逃走。面对我军劝降,他不为所动,坚定的为阎锡山卖命,不肯背叛。最终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太原被攻破,王靖国被抓获。
即便被关押到战犯管理所,他也极不配合,不好好改造,只想追随阎锡山,最终他在战犯管理所中病逝。
十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
卫立煌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无论是北伐战争、狙击日寇,还是赴缅远征,他都展现出超强的爱国情怀。他身经百战,几乎没有负伤的经历。东北全境解放后,老蒋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卫立煌,将其软禁。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他趁机逃到香港,并在此定居。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返回大陆,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期因为身患糖尿病并发心肌梗塞,最终病逝北京。
十五、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
陈诚是老蒋的左膀右臂,老蒋对其是十分赏识。在北伐和军阀混战中屡立战功,他因作战勇猛和对蒋介石绝对忠诚而官运亨通,仕途一路高升,升至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老蒋败退之时,提前让他前往台湾经营后退的退路。老蒋到台湾后,他成为台湾的二号人物。后期因为疾病缠身,最终病逝台北。
十六、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
夏威是历经北伐、抗战和内战的桂系名将,在统一广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老蒋在大陆的溃败,夏威与白崇禧等桂系高层退至海南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认清了时势,没有选择跟随白崇禧前往台湾,而是选择前往香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遭遇车祸而离世。
十七、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马鸿逵
马鸿逵统治宁夏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称为“宁夏王”。抗战时期虽然做出贡献,但是基本上是为保存自我军事实力。解放战争时,面对吴军强大的攻势,他辛苦经营的军事力量彻底土崩瓦解,随即撤退前往台湾。来到台湾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西北战事的失利,他受到其他势力的弹劾,老蒋于是将其撤职查办。他深知自己在台湾没有出头之日,再待下去必定受到清算,于是以四姨太刘慕侠“病危”为由请假赴港,继而转往美国,从此在美国定居,最终病死洛杉矶。
十八、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朱德是我军优秀的统帅,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人格魅力,他都碾压一众国民党将领。晚年他病逝北京,享年90岁。
十九、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
薛岳应该是所有司令员中最有能力最勤奋之人,抗战期间,多次参与抗击日寇的会战,堪称击毙日寇最多的指挥官。然而在内战时,他表现得不如人意,逐渐被老蒋边缘化。败退台湾后,他被授予一些虚职,彻底离开军政的核心位置。他在台湾过的十分清贫,最终病逝台北,享年102岁。
二十、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
他早期活跃在抗战的舞台上(多次参与会战),后期则是活跃在外交的舞台上,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全才大将。他在日本担任外交代表的两年时间中,老蒋的形势一落千丈,于是他向老蒋辞去所有职务,并未选择前往台湾,也未立即返回大陆,而是在东京开始了旅居生活。晚年最终病逝日本,后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
二十一、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
在抗战全面爆发前,他曾参与北伐战争和多次国内战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大将。抗战爆发后,他指挥所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等重大战役,后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主持安徽省政和指挥大别山游击战。虽然是身居高位,但是他凡事必定亲自过问,工作非常繁忙。正是这高负荷的工作,彻底压垮了他,因突发脑溢血,救治无效,骤然离世。
二十二、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
在四川的军阀混战中,他凭借过人的权谋,一路成长为川军“四巨头”之一。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转战山西、山东等地最前线,是抗日的中坚力量。解放战争后期,他看到了老蒋的败退之势,加之老蒋对他冷落、排斥,他明白只有选择投诚才是唯一出路。最终他在四川彭县联名通电全国,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度做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职位,备受恩宠。晚年,邓锡侯生活在成都,最终在成都病逝。
二十三、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
刘湘通过出色的个人能力,一系列川军内战,成为四川的实际话事人,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呼吁全国一致抗日。此时的他慷慨激昂,不想再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要求矛头一致对外。
尽管此时刘湘已经重病缠身,他仍然亲临前线,亲自挂帅出征,然而,就在他重病在床之际,老蒋却突然撤销他的职务,此事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没有多久便与世长辞了。
二十四、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员-韩德勤
韩德勤的发迹接来源于他的同乡顾祝同,两人并且结拜,这为他日后在国民党军队系统中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德勤被任命为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并代理江苏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国民党节节败退,韩德勤跟随退往台湾,并且逐步远离政治中心。最终,病逝台湾。
二十五、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员-陈仪
陈仪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军政两界历任要职,包括福建省主席、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在老蒋节节败退之际,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于是果断的选择投诚。他本想策动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起义,然而他低估了汤恩伯对老蒋的忠心,将此事告诉了老蒋,老蒋随即派人将陈仪捉拿,并押赴台湾,后被处决。
二十六、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员-徐源泉
他凭借在中原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得以走进老蒋的视野。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强力的狙击日寇。武汉失守后,他因为违反军令擅自撤退,被下入大狱,被关了四年才放了出来。出狱后,他便远离政治中心。抗战胜利后,他辗转来到台湾,晚年病逝台湾。
二十七、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员-杨森
他的一生经历了近现代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他都书写了非常壮丽的篇章。早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凭借灵活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逐渐成长为四川的话事人(在此期间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抗战爆发后,他率军出川,痛击日寇。老蒋败退台湾后,他亦跟随前往,晚年病逝台北。
二十八、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员-潘文华
潘文华能有后来的成功皆来源于早年间他对刘湘的资助,这让他日后成为刘湘集团的高级核心人物打下了基础,于此同时他为刘湘统治四川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出川抗日。刘湘病逝后,他成为刘湘的继承人,老蒋为了笼络他将其升为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他看透了老蒋的没落,于是选择脱离老蒋,通电起义。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成都病逝。
二十九、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员-王瓒绪
在四川军阀混战之时,他先后投靠杨森、刘湘等势力,这种灵活的政治头脑,让他在川军中快速显名。抗战期间,他率部出川作战,转战于湖北等地,曾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解放战争时,他看到老蒋大势已去,果断选择投降我军。然而后来他对我军安排他的职位非常不满意,于是想要偷渡出去,怎奈被抓获,最终在狱中去世。
三十、第三十集团军司令员-王陵基
王陵基能够在川军中有如此高的声望皆来源于他早年间在陆军速成学堂当教官的经历,彼时在校学习的有刘湘、杨森等,都成了大军阀。抗战期间虽然出任司令员,但是表现平平,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抗战结束后,他出任末任四川省政府主席,通过一系列镇压活动深深的伤害了四川人民。
解放战争时,面对众多投诚的川军将领,他不为所动,始终坚持与我军对抗,在战败逃走时,被我军俘获。他被俘时是陆军上将军衔,这使他成为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中军衔最高者之一。后在战犯管理所改造多年,被特赦后仅仅三年,便因病离世。
三十一、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员-汤恩伯
汤恩伯能有后来的成就全靠自身的能力,凭借战功和独特的政治立场,一路晋升至陆军二级上将,成为老蒋的嫡系亲信,亦是老蒋三大心腹之一。抗战时期表现可圈可点,在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中予日军重创,让日军深为忌惮。然而他主政河南时的横征暴敛让百姓苦不堪言(水灾、旱灾、蝗灾并称为“水、旱、蝗、汤”四大灾害),更令其声名扫地的是出卖陈仪的事件。
退守台湾后,他过的非常不如意,早年的一些名声严重影响乐他在台湾的官场生活,受不到重用,整日抑郁。在赴日求医时,没有从手术台上下来,永远的留在了日本。
三十二、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员-上官云相
上官云相早年在军阀孙传芳部服役,从排长做起,凭借战功和政治手腕逐步升迁,受到赏识。后续走到了老蒋的眼前,成为其一员虎将。然而他一生最为耻辱的是直接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场同室操戈严重打击乐朋友间的信任。抗战胜利后,未受到重用。后期败退台湾后,逐渐远离政治漩涡,与世无争,最终病逝台北。
三十三、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员-张自忠
张自忠最耀眼一战便是在临沂缔造的,他率部成功阻击乐日军增援台儿庄的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简介成就了台儿庄战役的成功。枣宜会战中,他率领部队坚守阵地,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被重重包围,最终寡不敌众,身中数弹后,他依然坚持指挥,直到最后战死。
三十四、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员-胡宗南
胡宗南凭借与老蒋的同乡关系,加之黄埔出身和绝对忠诚,深受老蒋宠信。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在抗战期间却表现平平,与其地位极大的不匹配。要知道他当时在西北有绝对的话语权,近五十万大军屯驻,为求自保,基本没有很大的作为。解放战争时,他的主力部队被陆续歼灭,他被迫逃往台湾。退居台湾后,他并不见的多好,受到弹劾,差点有了牢狱之灾。
然而在老蒋的庇护之下,虽然没有受到惩处,但是政治生涯基本结束,最后在台北病逝。
三十五、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员-李汉魂
李汉魂能有后来的成就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抗战期间多次参加会战,战功卓著。主政广东期间,亦是非常有建树。在老蒋兵败前夕,他辞去所有职务,带着家人移居美国,最终再也没有回来,病逝在纽约。
三十六、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李家钰是继张自忠后第二位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抗战爆发后,他主动率军出川抗日,在豫湘桂会战中率部迎战日军,战况惨烈,部队几乎被打散,他本人在战斗中负伤,但拒绝撤退,最终在指挥作战时被日军炮火击中,壮烈殉国,为抗日捐躯。
三十七、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叶肇
他在军阀混战中成长起来,成为粤军中的重要将领。两广事变后,他跟随老蒋征战,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在万家岭战役中,切断了日军106师团的退路,为几乎全歼该师团立下战功。然而在桂南会战中,他没有及时执行战区的命令,导致大败。老蒋一气之下将其撤职查办,自此之后他的军事生涯跌入低谷。解放战争时,他败退到台湾,最终终老台湾。
三十八、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
徐庭瑶早年投身军旅,曾参加北伐战争,凭借战功逐步晋升为高级军官。抗战期间,他参与桂南会战,配合杜聿明的第五军参与昆仑关战役。因桂南会战失利,他作为司令员难辞其咎,老蒋因其“督率不力”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国民党败退之时,他跟随老蒋撤退到台湾,并且逐渐远离政治中心,晚年病逝台湾。
三十九、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
民国时期倒戈最多之人必定是石友三,他三次背叛提携他的冯玉祥,投阎反阎,投汪反汪,然后又投蒋反蒋,投张反张,投日反日,投共反共,反复无常,丧失了所有人的信任,令人十分诟病。作为集团军的司令员,他本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谁曾想他竟然想亲日。在高树勋的策划下,并报请战区司令卫立煌,邀请西北军老长官孙良诚出面,以开会为名将其诱拿。被捕后的石友三,活埋于预先挖好的土坑中。
四十、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马步芳
马步芳在西北通过依附强权并吞弱势,逐步巩固了其在青海的统治地位,逐渐成为青海的实际话事人。在此期间他大肆敛财,不断巩固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时,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他的军事力量瞬间土崩瓦解。他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逃亡台湾,退居台湾后,他害怕因为西北战败受到老蒋的惩处,于是设法来到了沙特阿拉伯,并在此定居,直至去世。
马步芳最为人熟知的不是他的战斗能力,而是他的荒淫,无论是他部属的妻女,还是自己家族的胞妹、侄女、兄嫂、弟媳,都难逃他的魔爪,据不完全记载,被蹂躏的不下五千人。
以上便是抗战时期的四十个集团军的司令员,作为集团的一把手,他们基本都是善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