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有三位著名的窦太后,西汉有一位,东汉有两位。 **1、西汉孝文窦皇后(窦猗房)**
西汉的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名叫窦猗房,后人称她为孝文窦皇后。她之所以能成为皇后,主要归功于运气。孝文窦皇后出身贫寒,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女子,作为宫女进入吕后宫中。当时,吕后为了掌控刘邦的儿子们,将宫女们分配给各个王子。孝文窦皇后原本被安排到赵国,但因为一些原因,未能成行,反而被调到了偏远的代国。 代国位于今天的山西中部和河北西北部一带,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且常遭游牧民族侵扰。面对这种艰难的环境,孝文窦皇后当然不愿意前往,但由于已经接到命令,她只得听从前往代国。代国的当时诸侯王是刘恒,刘恒与母亲薄太后一直不受刘邦的宠爱,因此被封到了代国,反而避免了吕后的迫害。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孝文窦皇后虽然不愿去代国,却因为这一安排,意外地得到了刘恒的宠爱,成为了刘恒的妾,并且为刘恒生下了女儿刘嫖和两个儿子,分别是刘启和刘武。大约在吕后去世,诸吕乱政期间,刘恒的原配王妃和她的四个儿子纷纷去世,孝文窦皇后因此被立为正室,成为了刘恒的嫡妻,她的长子刘启也因此继承了刘恒的皇位,成为后来的汉景帝。 孝文窦皇后不仅自己权力显赫,她的家族也借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名叫窦长君,被封为彭城郡守;弟弟叫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汉文帝能够顺利登基,得益于朝中大臣与皇族成员合作,成功击败了吕氏外戚。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安排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教导孝文窦皇后的兄弟,以防止他们干预朝政。 汉文帝去世后,孝文窦皇后成为了窦太后,辅佐儿子汉景帝。她曾一度希望将皇位传给梁王刘武,但未能成功。窦太后一直活到汉武帝时期,直到公元前135年去世,被尊为太皇太后。 **2、东汉章德窦皇后** 章德窦皇后是东汉时期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她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且身份显赫,她的母亲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女儿,刘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长子。因此,章德窦皇后是刘秀的曾外孙女。她与刘炟是有亲戚关系的,虽然不算近亲,但依然是联姻中的一部分。 章德窦皇后姓窦,得益于她家族的显赫地位。她的曾祖父窦融在西汉时期曾任职强弩将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并投靠了更始政权,最终随刘秀建立了东汉。窦融成为东汉开国功臣,他的家族也因此逐渐权势滔天。章德窦皇后是窦融弟弟窦广国的十世孙,因此她与孝文窦皇后属于同一家族。章德窦皇后和孝文窦皇后不同的是,在孝文窦皇后时期,她的家族并没有人掌握朝廷大权。而到了章德窦皇后时代,窦融的家族已经成为东汉的掌权家族。章德窦皇后有一个哥哥窦宪,他是东汉的大将军,封为冠军侯,曾以战功显赫,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窦宪的三个弟弟也都封侯,窦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力非常大。 然而,随着汉和帝成年后,开始策划政变,成功铲除了窦宪家族,收回了朝政,这是东汉历史上第一次打击外戚专权。章德窦皇后本人也十分强势。她本是汉章帝的妃嫔,为了独占后宫,她联合母亲废掉了皇帝宠爱的宋贵人姐妹,并且废除了刘章帝的太子刘庆,最终改立了养子刘肇为太子,成为了后来的汉和帝。她还通过铲除刘肇的生母梁贵人,打下了窦家专权的基础。章德窦皇后一直权倾朝野,直到公元97年去世。 **3、东汉桓思窦皇后(窦妙)** 桓思窦皇后,名叫窦妙,她是东汉大将军窦武的长女。她成为了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任皇后。尽管桓思窦皇后出身高贵,然而她并没有受到汉桓帝的宠爱,反而是汉桓帝宠爱的是田贵人。桓思窦皇后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是因为她的家族背景,她的父亲窦武与大将军陈蕃一起被推荐,才让汉桓帝同意娶她。 桓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是窦融的玄孙,因此她也是孝文窦皇后家族的一员,按辈份算,她是孝文窦皇后弟弟窦广国的十五世孙。公元167年,汉桓帝去世,桓思窦皇后为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杀死了桓帝生前宠爱的田贵人,并通过父亲窦武的支持,拥立了刘宏为帝,成为了汉灵帝。窦武因此被任命为大将军,桓思窦皇后也成为了皇太后,并开始临朝称制。 然而,次年,窦武和陈蕃试图通过政变铲除宦官,然而计划泄露,窦武和陈蕃反被宦官诛杀,桓思窦皇后也被软禁。最终,桓思窦皇后于公元172年去世。 从西汉文帝时期到东汉灵帝时期,窦太后家族的权势延续了300多年。虽然因为政治斗争,窦家经历了几次起伏,但这个家族始终是两汉时期的重要门阀之一,三位窦太后也为其家族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