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角落的一个隐秘地方,两个人低声讨论着阎锦文的到来,显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疑问。一个人好奇地问:“阎锦文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张副主席对他这么重视?”另一个人悄声回答:“听说他以前是国民党的特务。”这让前者感到吃惊:“那为什么每次他来,北京的首长还要亲自接待他?”
他们口中的副主席就是张澜,这位当年站在毛泽东身旁的“川北圣人”,如今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曾多次提到,“如果没有阎锦文在生死关头救我,我早就不知道会在哪个角落消失了。”每次阎锦文来到北京,无论张澜有多忙,他都会亲自招待。
然而,问题来了:一个曾是国民党特务的人,竟然能救一个敌对阵营的高级人物?在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张澜这样深感恩情?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把时间追溯到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
1949年4月,蒋介石刚刚失去南京,急忙飞抵上海,并命令立即抓捕当地的爱国人士,甚至列出了一份名单。上海的稽查处经过几天的搜捕,最终找到了住在虹桥疗养院的张澜。蒋介石赶到疗养院,试图说服张澜投向国民党,甚至提出在上海解放后一起去台湾。张澜拒绝了,直言:“我们这一代誓为国家安宁,你是打破国家安宁的罪人,怎么可能去台湾?”
蒋介石愤怒至极,几乎想当场处决张澜。但张澜在上海的声望很高,一旦处决他,可能会激起上海市民和青年们的强烈反应,给共产党带来机会。于是,蒋介石决定将张澜软禁起来,由何隆庆负责严密看守,同时准备在必要时刻下令刺杀。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阎锦文,时任稽查处副队长,接到了上级命令,负责监督张澜的安全。没有人料到的是,阎锦文不仅按指令看守张澜,最终还亲手救了这个“敌人”。
与此同时,中央方面得知张澜被软禁的消息后,立刻派遣周恩来指示吴克坚展开营救。吴克坚得知可以联系杨虎——一位国民党老将,曾与蒋介石发生过多次冲突,并且在多年前的革命期间和蒋有过较大分歧。尽管杨虎与蒋介石长期合作,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固,甚至曾自建帮会,反叛蒋的指挥。
杨虎与周恩来的接触密切后,成为了重要的地下力量,最终决定帮助营救张澜。当吴克坚联系到杨虎时,杨虎提到两个人可能会帮助这个任务:一个是上海警备司副司令周力,另一个便是阎锦文。
阎锦文主动提出,自己负责监视张澜,但他却有个问题:作为国民党人员,张澜可能不会相信他。杨虎则提议由自己的妻子田淑君去联系张澜,因为她不仅能轻松进出虹桥疗养院,而且没有在国民党内部的历史,可以避免引起怀疑。
最终,田淑君顺利进入疗养院,并与张澜见面,传递了吴克坚的信。她告诉张澜,阎锦文会帮助他逃出这里。她临走时巧妙地制造了假象,让旁人误以为她在劝张澜投降国民党。
几天后,营救计划正式启动。阎锦文根据上级指令,准备将张澜从疗养院带走,并计划把他送到杨虎家。夜幕降临,阎锦文带着张澜秘密行动,一路上顺利通过多个关卡,直到抵达杨虎的住所。虽然过程中有些小插曲,但在杨虎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避开了敌人的追踪。
然而,在码头等待接应的毛森突然察觉到不对劲,立即拨打疗养院电话确认张澜是否已经被带走。得知真相后,毛森迅速发出命令,试图追捕阎锦文。此时,阎锦文和张澜已经到达杨虎的公馆,成功完成营救。
三天后,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张澜终于获救。时光飞逝,到了1949年10月1日,张澜站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感恩阎锦文的救命之恩,始终没有忘记阎的帮助,每次在北京有机会时,总会亲自接待这位老友。
阎锦文也在新中国成立后找到了新的工作,他被安排在上海公安局任职,晚年还担任了政协委员。两人虽然曾有过不同的立场和历史背景,但他们的恩情和义气最终成就了彼此平静幸福的一生。这也许就是“善有善报”的最好诠释——他们的善良和勇气,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