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哥伦布在经过漫长枯燥的航海后,终于发现了地平线上的一线海岸。他激动地登上了这片新土地,迎接他的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由于当时的哥伦布误以为自己已经抵达了书本上记载的印度,他随意地称这些人“印第安人”。然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并没有意识到,脚下踩着的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美洲。那时,“印第安人”是否真的源自遥远的美洲本土呢?
2015年,外国媒体报道,美国的研究人员在新墨西哥州发现了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岩画。经过分析,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岩画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约1300年,这比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美洲早了近2800年。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的好奇:难道美洲的原住民真的是古代中国人漂洋过海后的后代?
美国现中国古文字?研究人员提出大胆猜测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位业余铭刻文字研究员约翰·罗斯坎普,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旅行时,偶然发现了岩石上的一些不寻常符号。他认为这些符号可能属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经过进一步分析,他认为这些符号与分布在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俄克拉荷马、犹他、亚利桑那和内华达等地的“古代中国人活动遗址”相吻合。根据罗斯坎普的判断,这些符号可能是几千年前中国人使用的文字。
此外,罗斯坎普还认为,这些岩画展示的是公元前1500至1000年间,商朝的第三代君王接受一位谦卑的人向他献上狗的场景,而狗在中国当时常用于祭祀仪式。他推测,这些岩画证明了中国探险者可能在几千年前便已到达北美,并留下了证据。
尽管如此,罗斯坎普的理论并未获得所有专家的认可。许多学者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无法证明中国古代人曾到过美洲。
其他学者观点
罗斯坎普并非首位提出中国人早于欧洲人发现美洲的学者。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曾提出,郑和于1421年启航的船队曾经抵达北美。而罗斯坎普则认为,实际上中国人远早于这一时期就曾到过美洲。
目前,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学界对这些迁徙的来源及路线仍存在不同看法。常见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四种:
1. 欧洲移民说: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欧洲经过冰岛和格陵兰岛进入美洲的,甚至有人认为欧洲人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2. 亚洲人南太平洋岛屿移民说:认为亚洲人经过南太平洋的岛屿逐步进入美洲,也有人认为波利尼西亚人从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
3. 非洲移民说:认为非洲的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和马里人,可能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4. 亚洲人白令海峡移民说:认为亚洲的蒙古人种在4万至1.8万年前,通过结冰的白令海峡“走廊”进入美洲。
殷人逃往美洲的可能性
在这四种主流观点中,第四种,即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理论影响最大,赞同者最多。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华北人说”,即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
早在1939年,中国学者陈志良便提出过殷人逃往美洲的假设。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其著作《古代美洲交通考》中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认为殷人亡国后逃往美洲。
根据学者的研究,公元前1066年,纣王带领大军征讨“人方国”取得胜利,但匆忙赶回安阳过年时,武王已经兵临城下,导致了殷商的覆灭。在这一背景下,殷商贵族们纷纷逃亡,有的学者认为,他们的逃亡目的地正是美洲。
此外,学者还指出,在古代中原,许多历史记载中提到过战败者“越海而逃”的情形。例如,商汤在战胜夏朝桀时,便有五百名夏朝贵族越海逃亡的记载。这一历史现象也使殷人逃往美洲的假设更具可信度。
文化相似性和基因联系
从文化角度来看,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美洲文明和中国文明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墨西哥的金字塔与中国的金字塔形状相似,虽然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所不同,但与中国的一些古代建筑有许多共同点。此外,中国的龙文化和墨西哥文化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龙状图腾。
在基因方面,202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了关于美洲印第安人母系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并通过漫长的迁徙路径扩散到美洲。这项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表明中国文明和美洲文明可能源自同一祖先。
结论
通过考古学、基因学和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虽然这一论点仍然存在争议,但无论是文化上的相似性,还是基因上的相互印证,都为这一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或许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远航,跨越大洋,在美洲大陆留下了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