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流传着一个传说:现在的日本人或许是徐福的后代。徐福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课本里几乎家喻户晓,他曾是秦始皇麾下的一位方士。秦始皇一生几乎样样齐备,唯独对长生的渴望最为执拗。年岁渐长,他开始相信方士的神秘之术,寄希望于他们能给他带来不老之药。
徐福宣称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中居住着神仙与奇异之物。秦始皇于是大笔一挥,允许他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药,甚至把粮食、衣履、药草和耕具等生活必需品一并配齐。出海之后,经过数年的跋涉,仍未找到传说中的灵药。尽管如此,始皇并未因此撤资,继续资助这场远洋探索。三十七年(前210年),在嬴政第二次保持着殷切的目光时,徐福再次启航。
这次航程究竟是否真的有了结果,还是因为不敢返回而隐匿于历史之中,至今无人能下定论。民间常猜测他或许到了日本,毕竟海的那端恰是日本的方向。但这并不能证明徐福真的抵达日本,因为日本现存的关于徐福墓的记载和确立年代,远远晚于他出征的年份。这很可能是来自中国那边的消息传到日本后,由日本人再修建的纪念,和杨贵妃墓的状况有着相似的历史链条。
于是关于日本人是否为徐福后裔的问题,变成一个充满疑惑与争议的议题。然而值得肯定的是,的确有不少日本人被认为是中国人后裔,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相对详细。甚至有些家庭还保存着族谱,部分人公开承认这一点,比如说羽田孜素。秦末年间,为躲避战乱,便有大量中国人逃往日本,寻找新的安居之地。
在他们抵达之前,日本群岛上早已有人居住着,可能处于相对较落后的阶段。这些从中国和朝鲜半岛而来的移民,被学界称作渡来人,他们的到来推动了日本早期文化的发展。移民与本地人混居,随时间推移,千年岁月里不断发生交融。尽管人数不算庞大,但只要是文化的触点,就会持续地影响彼此。大规模的移民潮直到古坟时代才逐渐画上句点,数千年的交融继续延展。
因此,时至今日,许多日本的文化形态仍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从文字、音乐到服饰等方面都留存着早期的交流痕迹。原本也许被视为中国后裔的血脉,经过长久的演变,已难以以单一的祖源来界定。一些学者甚至在基因层面做过检验,发现日本人的基因中包含东南亚等三十多个人群的成分,和汉族相似度仅约1%。这也说明,仅凭基因来证明是否为徐福后裔,是极不现实的。
即使曾经有过血缘联系,经过几千年的混居,相关基因也早已被广泛稀释。近几年,全球人口迁徙加速,日本也将吸纳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基因,欧美等地的基因尤为明显。2015年的统计曾显示,日本境内外国人超过212万。更早的2010年数据揭示,在日本的婚姻中跨国婚姻比例达到约4%,中国人并非他们最希望结婚的对象,欧美国家的伴侣更为常见。
由此可见,日本其实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群体,最初的血统可能早已被时代的大潮冲淡。历史的历程不断推进,关于徐福后裔的传闻也会逐渐变得模糊,甚至不再被广泛提及。随着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话题很可能很快就会淡出公众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对日本多元历史的整体理解和尊重。
上一篇:这才叫辣妈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