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年,东汉朝廷的百官齐聚未央宫,恭祝天子龙体安康。就在这时,董卓的阴影悄然降临。吕布派遣同郡的骑都尉李肃等人与十余名亲信,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宫殿的侧门旁,伪装成宫廷侍卫,埋伏已久。当董卓大摇大摆地现身宫殿侧门时,李肃等人突然从阴影中扑出,迅速展开袭击。董卓惊恐万状,呼喊吕布寻求援助,却未曾料到,吕布竟然一手捧着圣旨,冷声宣布:“奉旨杀贼!”在此生死存亡的瞬间,董卓终于被吕布亲手处决,随之而来的是董卓家族三族被满门抄斩。
吕布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功勋赫赫。然而,当权力从董卓手中转交给王允时,局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王允上台后,极度鄙视吕布,并且拒绝了吕布提出的安抚董卓旧部的提议。随着李傕、郭汜等人攻陷长安,王允惨遭杀害,吕布也陷入了败局。那么,吕布在诛杀董卓的战功面前,为何仍遭王允如此轻视呢?
首先,二人的出身差距显而易见,成为王允看不起吕布的重要原因。东汉末年,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差距深不可测。曹操虽然提倡唯才是举,但大多数曹魏的官员依旧出自名门望族。曹丕登基后,士族依然在朝廷中占据主导地位。王允出自并州太原的王氏家族,这是一个世代显赫的家族,后世许多魏晋时期的重要人物如王凌、王昶等,均出自王氏家族。王允作为这个家族的杰出代表,根基深厚,家世显赫。相比之下,吕布的背景则显得极为普通,他虽然武艺超群,但无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允自视为士族出身,视吕布为普通武夫,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即便吕布为朝廷除掉了董卓,他在王允眼中依然是个草莽英雄,没有继续依赖和重用的价值。
其次,王允的性格傲慢,居功自傲,进一步加剧了他对吕布的轻视。随着董卓的死,王允的权力逐渐膨胀,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信与自豪让他对所有人产生了优越感,尤其是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认为自己已经打败了东汉最强大的敌人董卓,任何人都无法对他构成威胁。在权力的高峰,王允越来越不容忍任何人的意见和挑战。他在朝堂上的态度逐渐变得傲慢,不再谦虚待人,甚至对群臣也不再有以前的和气。群臣逐渐感受到他的高傲,纷纷开始疏远他,王允的孤立与傲慢,让他在朝中失去了应有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王允在董卓被杀后的处理上也显得非常不成熟。当时,他随意改变对董卓旧部的处理政策,一度表示要全盘赦免,但又在反复无常中改变决定。这种摇摆不定的做法引起了李傕、郭汜等人心中的不安,他们对王允的政治能力产生了怀疑,最终也导致了王允的败亡。王允对待吕布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不稳定和急功近利的个性。在吕布一次次的劝告下,他依然固执己见,显示出他并非一个善于用人的明主。
综上所述,王允轻视吕布,除了两人出身的悬殊之外,也与王允个人性格中自负和缺乏宽容心有关。他无法容忍与自己地位不对等的人,特别是像吕布这样无显赫背景的武人,即便其曾有过重要功劳,也无法打破士族至上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