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开国八大将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剩下的那个结局如何?
创始人
2025-09-30 04:33:29
0

《——【·前言·】——》

唐朝开国功臣多,传说里常有人总结出“八大将”。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说李渊手起刀落干掉三位,李世民又在位时拿下四位,只剩一个活得安稳。听上去像一串连环悬案。可正史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八大将”名单,那些死于政变或谋逆的确有,但远不止八人那么简单。

名单从哪来,越传越乱

说起唐初功臣,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是唐太宗特意为记功而设的制度化表彰,画像悬挂,名字入史,地位稳固。可“八大将”的说法,却完全不是正史概念,而是后人口口相传里拼凑出来的版本。

版本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八个名字”到底是谁。有人列出秦琼、尉迟敬德、李靖、李勣、侯君集、张亮、李孝恭、段志玄。也有人把柴绍、刘弘基甚至长孙无忌拉进来。比起史书,倒像是民间讲故事的凑数手法,拼出一个整整齐齐的八。

从史实来看,确有几位开国功臣下场惨淡。刘文静就是其中之一,武德年间被李渊下令处死,原因是卷入权谋,被认为威胁到皇权稳定。侯君集则在李承乾事件中倒霉,被太宗直接处理。张亮同样在贞观二十年因谋反罪伏法。每个名字都有清晰记载。

可要把这些人拉在一张表格里,扣上“李渊杀了三,李世民杀了四”,就显得刻意拼凑。正史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定论。相反,更多将领得到了善终,甚至陪葬昭陵。可民间故事往往喜欢极端,把复杂历史归纳成简单模式。

这种说法流传开来,带着一股江湖色彩。讲故事的人喜欢强调“功高震主必遭清算”,听众也觉得刺激。至于史料是否一致,就被忽略了。结果就是同样一句“八大将”,在不同书里对应不同的八个人,版本众多,真假难辨。

从学者角度看,这类传说是后世对权力斗争的想象产物。越是强调“杀了七个只剩一个”,越能激起读者好奇。但细细翻史书,会发现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所谓“剩下那个”,其实根本没有唯一答案。

真正有据可查的事实是:唐初的权力斗争确实残酷,功臣并不都是善终。但和民间传说不同,大多数开国武将还是在太宗治下得到礼遇,秦琼、尉迟敬德、李靖、李勣等人,都属于功名圆满。故事和史实,往往差得远。

被处死的功臣,流传最广的三个案子

刘文静的下场,是唐初最早一桩功臣伏法的例子。武德年间,他因权力争斗遭到清算,被李渊下令处死。史书里记载详细,成为后人归入“李渊杀三人”的头一个。对后来的读者来说,这像是开国皇帝立威的标志。

侯君集的结局更戏剧。他是赫赫战功的大将,却在太子李承乾的政变中站错队,贞观十七年被处决。史书记载,他曾出征吐谷浑,战绩显赫,可一朝选边失败,战功瞬间不值钱。这个例子常被用来警醒“功臣不可逾矩”。

张亮的名字也常出现在“李世民杀的四个”里。贞观二十年,他被指谋反,遭到处决。对史家而言,他的定罪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功臣的安危,往往和皇权的安全绑在一起。即使曾经是得力战将,一旦有嫌疑,也很难全身而退。

这三个案子有共同点:都不是简单的军事失误,而是卷入宫廷政治。开国之初需要将领征战,但天下初定后,持兵在手的功臣往往成了隐患。皇帝担心尾大不掉,清洗就不可避免。于是流传出“父子合力杀了七人”的夸张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只是后来的总结。史料清楚记载的,只有个别将领被处死,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八人整套”。其余那些被算进“名单”的人,结局多数是善终。民间口耳相传时,往往省略掉这些“平淡”的故事。

实际上,功臣之死更多是政治事件,不是单纯的“忌功”。侯君集与张亮,都因卷入太子、朝臣的政争,被波及而亡。刘文静则是开国初期权力分配的牺牲品。要把这些归纳成简单的“七死一活”,未免太粗糙。

对比来看,秦琼、尉迟敬德、李靖、李勣这些人,都得到了安稳的结局。他们被配享昭陵,史书称赞不绝。故事和史实,差距就体现在这里:后人口中的“只剩一个活下来”,其实忽略了那些善终的大将。

唯一幸存?命运却拐进高宗的刀下

讲到前面,七位功臣已经全部死在高祖和太宗的手里。看似故事到此结束,但坊间传说的“最后一位幸存者”其实并没走到安享晚年的结局。那个人,就是骁勇著称的薛万彻。

薛万彻的出身和履历很特别。他是唐初著名猛将薛举的后裔,又因军功显赫,被高祖赐婚为驸马,迎娶丹阳公主。婚姻和战功双重加持,让他一度风光无比。贞观年间,他在对突厥的战役中大显身手,常常以少击众,是战场上的锋刀。按理说,这样的身份和功劳,足以保他一生稳固。

可惜,权力的风浪不会因勋贵的出身而停歇。进入唐高宗时期,宫廷斗争悄然升级。房遗爱案爆发时,薛万彻恰恰卷了进去。房遗爱是房玄龄之子,因私下勾连拥立李元景而被查处。案情一旦发作,牵连广泛,薛万彻也被指牵涉其间。

永徽四年,653年,薛万彻在长安被处死。刑场上倒下的,不只是一个猛将的身躯,也是一段开国传奇的尾声。那些年少时驰骋沙场的英姿,最终换来的却是铁链与刀斧。

值得玩味的是,他并非死在高祖或太宗之手,而是在高宗的整肃中倒下。传说里的“唯一幸存”并没有真正善终,反而成为继位新帝安抚政局的牺牲品。对比前七人的结局,他更显讽刺:侥幸躲过父子两朝,最后却没逃掉第三代的收网。

薛万彻之死,意味着“开国八将”一个不剩,全部倒在刀下。无论是叛乱、流言、谋逆还是牵连,终点都一样。权力场的冷酷,压垮了一个个浴血沙场的功臣。

八人尽数伏诛,兄弟情义在皇权面前成空

到这里,唐初“八大将”的命运已经清清楚楚。高祖手里落下三颗人头,太宗又砍掉四个,剩下一个薛万彻死在高宗朝。三朝下来,开国班底全军覆没,一个都没留下。

如果把这些人摆在一起,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规律。刘文静死在权力斗争,杜伏威和阚棱死在江东整肃,罗艺死于叛乱,侯君集死在储位之争,张亮和李君羡死在疑忌,薛万彻死在牵连。每一个理由都不同,但结局一样——没有一个能全身而退。

皇帝们的逻辑很冷静。创业时需要猛将冲锋,天下安定后,猛将就成了威胁。无论是关中的文谋,还是江东的割据,还是战场上的悍勇,都逃不过皇权的戒备。哪怕是驸马、哪怕是凌烟阁功臣,只要站错队或给皇帝添了猜忌,就注定走向末路。

八人的覆灭,也折射出唐初政局的血色现实。李渊需要削平地方势力,李世民要巩固皇位与继承秩序,李治则要平衡前朝旧臣与新贵的矛盾。每一步刀下,都带着皇权运转的逻辑。

开国时的并肩作战,最后只剩下冷冰冰的刑场。唐朝的辉煌是建立在无数兄弟的血与骨之上,可等江山稳固,这些兄弟不再是功臣,而成了潜在的隐患。所谓“兔死狗烹”,在这段历史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头看那句传说,“高祖杀三,太宗杀四,剩下一个”,听上去像是戏言,实际上却是一部血淋淋的权力史。那唯一的幸存者薛万彻,也没能笑到最后。故事的结尾,不是兄弟携手共老,而是铁刀下的冷风。

相关内容

金价狂飙9.6%!黄金理财...
今年9月国际金价从不到3500美元一路飙升,一度突破3800美元/...
2025-09-30 02:07:02
持有基金十年收益如何?最高...
近日,百亿私募海南希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希瓦”)创始...
2025-09-30 02:05:41
原创 ...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他究竟因何死?这是历史...
2025-09-30 02:03:55
原创 ...
西市是明朝时期用于处决官员的刑场,位于如今北京西四的附近。崇祯三年...
2025-09-30 02:03:42
原创 ...
这段历史故事中,提到的朱元璋和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巧合,实际上是一个中...
2025-09-30 02:03:35
原创 ...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兵马俑的意外发现,埋藏已久的始皇陵终于向世人揭...
2025-09-30 02:03:17
明朝奇人王世宁,活到了12...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读读散文,品品诗歌,共享雅致生活! ...
2025-09-30 02:03:06
原创 ...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
2025-09-30 02:03:03
原创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动荡不安,英雄豪杰不断涌现。在这片乱...
2025-09-30 02:0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决胜局第261手,屠晓宇超时认负。 柯洁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纸巾,没摘眼镜直接捂在脸上哭了。这张纸巾擦...
原创 三... 董卓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他进入京城后,先把刘辩废弃,紧接着扶立刘协为汉献帝,表面上是...
原创 刘... 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揪住一个人说:“请带我去徐州东海。”这个人非常客气,请你上他的马车,然后一路奔驰...
原创 刘... 小编前段时间又重温了一遍《王牌对王牌》第七季,其中刘涛在节目里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主持人提...
原创 东...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着手平定江东起,直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自立为吴王的...
原创 索... 历史上常有这样的说法,伴君如伴虎,意味着在帝王的身边,如若不小心,便可能因为一个不慎的举动,触怒天子...
原创 李...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绵延数千年,历代皇帝数以百计。然而,真正能被后世铭记的君主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帝王随...
中埃签署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 新华社开罗8月22日电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21日下午在埃及亚历...
原创 东... 东汉末年,整个中原地区接连遭遇战乱,民生困苦,惶恐不安。然而,在这样的动荡时期,冀州仿佛一片净土,它...
原创 他... 范纪曼,这位英雄人物,曾是地下活动的先锋。然而,他的身份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不慎暴露,被敌方特务捕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