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中国因科技、军事、体制等多方面的落后,长时间遭受了列强的欺凌,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尼布楚条约》等,这些条约让中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条约中最为严重的内容之一便是割地赔款,许多条约都要求清政府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例如,《马关条约》要求清朝将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并且还要赔偿日本2亿3千万两白银作为军费。《辛丑条约》则要求清朝赔偿英、美、法、俄等八个列强4.5亿两白银。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赔偿款项的总额竟高达13.2亿两白银,再加上利息,金额庞大到让人无法想象。
当时,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仅为1.2亿两白银,而13.2亿两白银的赔款几乎是其11年的财政收入,若加上利息,几乎需要20年的财政收入才能偿还完这些巨额的赔款。而由于连年战争不断,以及慈禧太后的奢华生活,清朝的财政状况极为糟糕,能够拿出的钱财十分有限,偿还这些赔款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直到1911年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退位。溥仪退位后,他不再是帝王,失去了收税的权力,财务来源也随之断裂,因此无法继续偿还列强的赔款。那时,列强仍然对这些赔款保持强烈的关注,担心清朝垮台后,他们的赔偿将无从追讨。那么,大清遗留下来的这些巨额欠款,由谁来继续偿还呢?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担心中国的局势动荡,无法履行赔款,于是准备派兵协助镇压革命武装。为了避免与列强直接冲突,孙中山先生在成为临时总统后,向列强承诺会履行所有赔偿义务,这才换得了列强的暂时观望,不干涉革命局势。
随着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领导,国家暂时进入了稳定期,海关税收开始恢复,袁世凯也履行了对列强的赔款承诺。然而,没过多久,袁世凯因自欲称帝而遭遇失败,导致中国再次陷入混乱,赔款问题也因此被搁置。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各地军阀争斗不断,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彼此间的战争消耗了所有资源,没有力量去偿还欠款。列强也不知道该向谁追索赔偿,因此赔款问题进入了“搁置”状态。
然而,在清朝倒台之后,部分列强开始减免欠款。美国在传教士明恩溥等人的建议下,为了树立在中国的友好形象,决定退还一部分“庚子赔款”。这笔钱被用来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便是清华大学的建立。其他列强,如英法,也纷纷响应,退还了部分赔款,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
一战爆发后,列强为了争取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减轻中国的赔款负担,提出延缓赔款10年的提议。意大利和日本对此表示支持,进一步减轻了中国的压力。中国在成为协约国成员后,停止了对同盟国成员如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偿。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继承国如奥地利和匈牙利主动放弃了赔款。
与此同时,沙俄的政权也发生了巨变,沙皇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为了获得中国的承认,苏俄放弃了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赔款。
不过,日本的赔款问题最为复杂。日本的扩张野心依然未减,虽然它退还了部分赔款,但这些钱并未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而是被用于间谍活动、策划内战和培养亲日汉奸等,所有这些行为都为其后来的侵华做准备。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才宣布停止偿还日本的赔款。
尽管部分列强减免或退还了赔款,但剩余的赔款依然庞大,对中国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终宣布废除与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剩余的赔款不再偿还,从而彻底解决了清朝遗留的赔偿问题。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走向了真正的独立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