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年筹备、7个月高强度拍摄、独创水下实拍技术……由管虎、费振翔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等主演的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近日起全国公映。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东极岛附近海域时,因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发射鱼雷击中。东极岛渔民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一次次划着小舢板冲入海中,挽救了数百名英俘的生命……
一、电影中的东极岛在哪里?东极岛位于浙江舟山,但远离舟山本岛(普陀岛),它是舟山群岛最东侧的岛屿之一。东极岛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也不是指单个的岛屿,而是习惯上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所辖的所有岛屿的总称,其地理上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中街山列岛”。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在此拍摄,于是东极岛正式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东极岛并非我国最东端的有人居住的岛屿,在舟山群岛中嵊山岛才是最东的有人岛,而辽宁的海洋岛就更偏东了。如果不只是算海岛的话,那么东北黑龙江的黑瞎子岛(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岛屿),位置更是中国“东极”。换言之,所谓的东极岛,不像北极、南极那样是个极点,即使在浙江省都不算最东边的岛礁。
二、岛民“耕海牧鱼”是常态。“东极岛”的岛屿,大多数内陆山脉延伸到海洋中形成的大陆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当地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下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就曾在“东极岛”附近驻足。如今的东极岛,因景色优美致、旅游价值高(独特性显著),而促成了农文商旅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在旧时却以“耕海牧渔”为常态。
注意:根据成因,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基岩岛和冲积岛)和海洋岛(珊瑚岛和火山岛)两大类。基岩岛原为大陆的一部分,由于滨海地区下降,原先地面上的高处凸露成为岛屿,因此基本沿大陆的基岩海岸分布。冲积岛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分布于淤积剧烈的大河口近岸海域。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骨骼构成。火山岛,因海底火山喷发凝固而成。
实际上,“东极岛”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小(地块小)。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为了维持生计,当地自古渔业兴盛,海洋捕捞量巨大,然后通过贸易以换回粮食——舟山附近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地区(一方面是日本暖流分支,一方面是南下的沿岸寒流。此外,受大陆季风影响,存在离岸上升流影响),鱼类饵料丰富,鱼的种类多,是中国著名渔场之一。
注意:舟山群岛四面临海,鱼类食品一直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渔业是当地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即使是旧社会也有很多妇女加入到这个辛苦的行业中。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舟山(东极)的历史和文化。比如,劳动创造价值,提升了女性的权利——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此外,海难事件通常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恶劣天气、机械故障、人为失误等。对于海洋而言,浩瀚无边,又神秘莫测,出海而发生事故是常见的。所以,渔民都有敬畏海洋的心理,如沿海渔民广泛供奉的妈祖,就主要是为了出海求平安。由于在海上出事故,孤立无援,渔民们互帮互助成为了挽救生命和损失的最佳方案。这才有了“海难必救”的说法——其实就是互利往来,你不救人,以后人不救你。
第三,电影把渔民拍成了“原始人”?渔民的皮肤黝黑,又是赤膊上阵,其实主要跟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东极岛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湿润,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当地的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较多,为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沿岸多台风。
不过,相对凉爽,不代表不炎热。由于东极岛所处的纬度较低(30°N左右),特别是夏日的太阳高度角大,阳光辐射强烈,气温高。光膀子虽然有晒伤的风险,但是的确较为凉爽。其次,穿衣自由,只是近年来才得以实现的。旧社会而言,很多人挣扎于温饱线上,衣服并不容易得,更遑论为了防晒和文明而穿衣。
再次,没有条件的穿衣,衣服对于干活有一定的妨碍。类似奥运会上的比赛项目,大多数运动员穿衣较少,或只是穿着贴身短裤而已,这是为了更好完成既定目标。渔民没有条件穿专业的贴身的凉爽的文明的衣裤。最后,就像渔民后代所言,“东极岛有句老话叫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老一辈渔民出海时为了方便劳作,赤膊上阵是常事,衣服被海水泡烂、磨破更是家常便饭,粗麻布短褂就是他们的日常穿着。”
由于时刻跟带盐分的海风、海水等接触,对于衣物的损害极大。在缺衣少饭的背景下,穿衣既不利于“工作”,又不代表体面,遮住隐私部位,已经是最佳选择——事实上,也许以前全赤裸的也不少,比如纯男性的拉纤队伍,就有完全衣不蔽体的人。(其实,我们只要遥望一下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也能得出这一点结论。但现实中,很多人没有现实生活经验,所谓的观点不过是想当然,想当然的“文明人”)
不过,话说回来,“露肉”且秀肌肉,可能的确有导演方(或出品方)的考虑,毕竟容易让人“看爽”。而且,就旧社会而言,当时的人们劳作产生的体魄,并不像如今人们健身房练出的体格一般,干瘪才是常态。只是,时代不同,我们不可能一比一完全复刻,有些方面的确没必要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