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响亮,甚至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然而,正如许多看似平凡的历史人物一样,何德全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你是否曾想过,一个名声不显的人,是如何能够登上开国中将这一高位的呢?
其实,何德全之所以能在军中获得如此的地位,源于他与彭德怀之间深厚的友谊。在许多人眼里,彭德怀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帅,而何德全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荣耀,却是军中的老资格。他与彭德怀曾是同班战友,这段友情,成了他军旅生涯的重要一环。何德全出生于湖南长沙,家境贫困,年仅15岁便为了生计加入了湘军鲁涤平部,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这一干便是十多年。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何德全与彭德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彭德怀甚至曾到过何德全的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何德全并不像彭德怀那样勇敢果敢,也没有彭德怀的智慧和才略。1928年,彭德怀参与了“平江起义”,投身了红军的行列,开启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而何德全则与彭德怀失联,直到三年后,彭德怀带领红军攻占长沙,何德全才赶忙前去投身革命。再次见到昔日的战友,彭德怀虽然高兴,但也疑惑为何何德全迟迟未曾加入红军。通过一番交谈,彭德怀得知,原来何德全曾在大革命失败后,接受命令前往一个旅馆抓捕共产党员。然而,何德全并没有急于执行命令,而是带领部队反复排练口号,给自己争取时间。最后,那名共产党员趁机逃脱,而何德全也无功而返,最终丢掉了连长职务,只得回乡重操农务。
彭德怀听完这一番话,顿时明白,何德全并非出于无能,而是故意放走了那名共产党员,心中早已倾向革命。于是,彭德怀便亲自批准何德全加入红军,并且任命他为排长。对于这一举措,何德全感激不尽,他甚至将自己珍藏的14支步枪献给了红军,以此为革命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些步枪的来历颇为有趣。1929年,国民党的一个团被红军击溃,何德全抓住机会,假借“长沙卫戍司令部收枪委员”的名义,收缴了14支七九式步枪。实际上,何德全的这一举动是为了给红军一个惊喜,为自己加入红军做准备。彭德怀对这一举动感到惊讶,并打算给予何德全100块大洋的奖励,那可是当时一笔不小的数目。然而,何德全并没有接受这笔钱,因为他志在革命,物质奖励并不重要。
随着时间推移,何德全在红军中渐渐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他因年长、性格沉稳、行事低调,再加上总是冲在最前线,获得了队伍中的高度尊重。到1933年,他已晋升为团长,但在接到升职命令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拒绝升官。何德全担心自己年纪较大,可能无法胜任团长一职,给队伍带来损失。虽然他自己过于谦虚,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何德全对于自己能力的清晰认知。
经过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的一番劝导后,何德全终于放下心中的疑虑,决定接受升职。事实上,他的指挥能力远超预期,带领队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歼灭了敌人一个旅部。此后,何德全的军事才能被广泛认可,他也为革命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抗战爆发后,何德全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等重要战役,并一直活跃在抗日的前线。然而,到了1941年,何德全因年龄逐渐增大,身体逐渐不适,开始考虑退居幕后,将指挥大权交给年轻一代。然而,在延安,他又一次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这一次,何德全选择了再次拒绝升职,他亲自找到总政主任王稼祥,要求将自己降职。王稼祥尊重何德全的决定,将他任命为八路军第十八兵站部部长兼党委书记,虽然是后勤岗位,但何德全依然尽职尽责,不懈奉献。
即使此后何德全不再登上前线,但他依旧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党组织根据何德全的贡献,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尽管此时他已经58岁,而开国中将中最年轻的一位才38岁。何德全的人生可谓是一部传奇,他无论在军中还是生活中,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本色。
1958年,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的何德全因病住院,恢复过程中,他不禁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于是偶尔穿上病号服,走到街头捡拾牛马粪,送给乡里的生产队。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惊讶地问他身份时,他淡然回答:“我是一个兵。”这一简朴的回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何德全内心深处的谦虚与坚韧。尽管他在晚年拥有了崇高的地位,却从未为自己的家人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高风亮节。
1983年,何德全以86岁的高龄离世,享年正好。虽然他在历史的洪流中并非最为耀眼的一颗星辰,但他的坚守与奉献,依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