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的大连旅顺口区,屹立着一座看似普通,却背后隐藏着复杂历史的塔——白玉山塔。
这座塔由日本于1907至1909年间建造,用于纪念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士兵。
日本修建的这座塔,苏联想拆,日本也想拆,但中国为何坚持‘不拆’?
白玉山塔坐落在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的白玉山上,是一座高达66.8米的塔。
虽然它现在被称为白玉山塔,但最初的名字却是“表忠塔”。
为什么叫“表忠塔”?
这与它的建造背景和目的密切相关。
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了对俄国的胜利,而这座塔正是为了纪念在这场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士兵而建。
塔的建设开始于1907年6月,完工时间是1909年11月,历时两年多。
建塔所用的材料非常讲究,基座是用日军沉船的花岗岩砌成,塔身的石材大多是从日本运来的。
整个工程总耗资25万日元,约2万名工人参与建造,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劳工。
尽管它是为了纪念日本士兵而修建,但中国劳工在建设过程中却饱受剥削,许多人死于过度劳累、饥饿或虐待。
当塔完工时,日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约1300人参加了这一场面,这标志着日本宣扬胜利和军国主义的盛大仪式。
日本通过修建这座塔,向世界宣告它的胜利,同时也是对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将领,尤其是东乡平八郎和乃木希典的致敬。
然而,这座塔并不仅仅是日本的“胜利象征”,它在中国人眼中却是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的,是无数中国劳工被迫为侵略者修建纪念碑的痛苦记忆。
白玉山塔虽然是一座纪念塔,但它所象征的意义与中国民众的历史认知存在巨大差异。
在中国人眼中,这座塔是一种屈辱的象征,它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的侵略行径。
塔的建造过程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被强制征用,经历了极端的劳役剥削。
在塔基的建造中,劳工们不得不承受着过度的体力劳动,很多人因为饥饿、过度劳累甚至是日本士兵的暴力而死于工地上。
这样的历史背景,让白玉山塔成为了日本侵略的见证,也成为了中国人心头的痛。
塔的铭文以日文书写,表明它是为纪念为日本天皇牺牲的士兵而建。
这样的做法在中国人眼中更像是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无情讽刺。
随着白玉山塔的建成,它不仅仅是日本人炫耀胜利的工具,它的存在也深深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提醒着他们自己曾经遭受过的屈辱。
然而,塔的存在并非一成不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审视这座塔的历史意义。
在1951年,塔的顶部原本刻有“表忠塔”的铜匾被取下,塔的名字也悄然改为“白玉塔”。
这无疑是为了抹去其中的部分历史色彩,让塔的意义更加贴合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玉山塔的存在,成为了中国人提醒后代铭记历史、反思过去的重要象征。
它不仅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也促使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独立。
虽然它依旧是日本侵华历史的见证,但它在中国人的眼中,逐渐转变成了警示和教育的工具。
每年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听取讲解,理解这座塔背后沉淀的历史意义。
白玉山塔的存在不仅让中国民众感到愤慨,也引起了苏联和日本的关注。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攻占了旅顺,并看到了这座塔。
对于苏联来说,这座塔上刻着日文铭文,象征着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因此它成为了苏联心头的“痛”。
于是,赫鲁晓夫提出了拆除这座塔的提议,希望彻底抹去这段历史的痕迹,以此来解决俄国的“耻辱”。
然而,中国并没有同意苏联的建议。
1954年,当赫鲁晓夫来访时,他再次提出拆塔的建议,但这次中国的回应非常明确,周恩来坚决表示:“旅顺是中国的领土,塔拆不拆由中国自己决定。”
这一坚定的态度让赫鲁晓夫的提议无功而返。
这一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对外来干预的坚决立场,无论是对待苏联的提议,还是后来的日本的干预,中国始终坚持自有的判断权。
与此同时,日本也对这座塔的命运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关心。
二战结束后,尽管日本已经没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但仍然有部分日本人对塔的命运表示关注。
1950年代末期,日本右翼团体开始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对拆塔的不满,称这座塔是“中日友好的见证”。
然而,这一说法在中国却遭到了坚决的反对,因为在中国民众眼中,这座塔根本不可能成为“友好的象征”,它是日本侵略历史的铁证。
1970年代末期,白玉山塔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1980年,一位老干部参观了白玉山塔,并感受到它所代表的屈辱历史后,提出应当拆除这座塔。
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很多民众认为塔的存在是一种“历史耻辱”。
在这一时期,日本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称塔是中日友谊的见证,要求保留它。
尽管如此,中国并没有改变立场,始终坚持塔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苏联的干预,都无法改变这座塔在中国土地上的存在意义。
它让我们牢记曾经的屈辱,更激励我们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留住这座塔,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警醒。
它告诉我们,面对外界压力和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守护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
白玉山塔的争议至今未曾平息,但它依然屹立在大连旅顺口区。
白玉山塔不仅是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历史的教育教材。
今天,它已经不再是日本胜利的象征,而是中国反思历史、警示未来的标志。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尤其是学生,来到这里,参观这座塔,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反思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白玉山塔的存在,也在不断提醒我们:历史不可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