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天,蒋纬国乘坐陇海线的夜快车,从潼关出发前往西安。他刚刚从德国回国,年仅25岁,正准备加入第三十四集团军,担任胡宗南部队的要职。为了避免因火车卫生条件差而感到不适,蒋纬国特别选择了卧铺的上铺票。他打算在旅途上休息一晚,顺便清理一下自己的心情,为即将到来的任务做准备。
当他登上火车并安顿好行李后,发现下铺空着,便暂时坐下,准备休息片刻。这时,一名身穿国军少将军装的男子走进了车厢。蒋纬国并不认识这位少将,但作为军人,他自觉要遵守礼仪,便向少将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少将自信满满地走到蒋纬国的床铺旁,说那是他的位置,要求蒋纬国起身让座。蒋纬国立刻站起来表示歉意,准备整理自己的床铺,便将下铺让给少将。
在整理床铺时,蒋纬国的腰间悬挂着一把勃朗宁HP35手枪,这是一把极为珍贵的手枪,是蒋介石赠予蒋纬国的礼物,国内少有。少将见到这把崭新的手枪时,心中便起了贪念,暗自想到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得到它。他注意到蒋纬国腰间的手枪格外新颖,想必是珍藏多时,而自己腰间佩戴的则是一把磨损严重的勃朗宁M1903型号,锈迹斑斑,岁月痕迹明显。
蒋纬国见少将的眼神充满了渴望,不禁猜测,这位少将可能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经历了无数生死与磨砺,才使得他对这把手枪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蒋纬国心生敬意,想着自己的枪虽然保养良好,但若能与这位老将交换,或许能更好地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于是,他便爽快地答应了少将的请求,决定交换手枪,并将子弹一并交给了对方。
次日清晨,火车抵达西安,胡宗南的副官熊向晖前来接站。蒋纬国刚下车,那位少将看到熊向晖后,表情瞬间变化,眼神中露出了一丝惊慌与紧张。他立刻改变了态度,恭敬地询问熊向晖是否是来接某位要人。熊向晖微笑着指向蒋纬国,温和地回答道:“我是来接蒋纬国上尉的。”
一听到“蒋纬国”这三个字,少将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无比。他猛然转身,突然跪倒在蒋纬国面前,嘴里不停地道歉,表示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二公子。周围的人顿时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蒋纬国见状,连忙上前扶起少将,但他仍坚持跪着,口中不住地说着自己冒犯了蒋纬国,请求原谅。
熊向晖感到事有蹊跷,便急忙问起原因。蒋纬国笑着将昨晚与少将交换手枪的事儿讲了出来,听得熊向晖哭笑不得。随即,熊向晖便向少将要求归还那把手枪,以免误会进一步扩大。少将依言归还了蒋纬国的手枪,并在递还的过程中,紧握蒋纬国的手,不断道歉。蒋纬国则向他郑重承诺,这件事他绝对不会向任何人透露,才让少将稍稍松了口气,带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火车站。
在少将离开后,熊向晖显得有些担心,怕蒋纬国因此心生嫌隙,于是辩解道:“那位少将虽然性格张扬,但他在战场上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蒋纬国笑着拍了拍熊向晖的肩膀,宽慰道:“你不必担心,我不会因此计较什么。我保证,这件事到此为止,我绝不会向任何人提及。”
从蒋纬国的态度来看,他对待这件事极为宽容。那位少将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形式的报复,而是默默地离开了西安,心中却一定记住了蒋纬国的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