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11月,为了加速实现大西南的解放与祖国的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联合第一与第四野战军部分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展开了对大西南的战斗。经过艰苦的努力,到12月27日,人民解放军已基本解放了大部分地区,仅西藏尚未解放,成功歼灭国民党军队的10个兵团、49个军、133个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西南地区占据立足点的野心。
随着西南战役的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纷纷撤退至台湾,到1950年5月1日,18个军先后撤离大陆。那么,这些撤退到台湾的国军军长有哪些,他们在台湾的结局又如何呢?
其中,第80军是最早撤往台湾的部队,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第50师改编而成,隶属于东北“剿总”总司令部。在辽沈战役后,第80军在台湾重新组建。蒋介石为整顿军力,任命黄埔五期毕业的唐守治为军长。唐守治,湖南零陵人,曾在抗战中屡建战功,担任过第38师少将师长,后成为国民党陆军训练司令部参谋长。在抗战胜利后,他到湖南醴陵招募新兵,之后赴台湾重建第80军,并担任军长。他还曾担任台湾南部防守区司令官及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务。由于卷入孙立人兵谏事件,唐守治被调任台湾防务部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然而,1975年4月5日,唐守治因与妻子发生口角愤怒之下将其射杀,深感愧疚后选择自杀,享年68岁。
第6军在辽沈战役后覆灭,蒋介石随后在新竹重建第6军,并由戴朴担任军长。戴朴是黄埔七期毕业,曾任青年军第207师师长等职。他在抗战期间屡建战功,但因性格孤高自傲,最终在辽沈战役中全军覆没。后来,戴朴被任命为第6军军长,前往台湾进行整补,并任职台湾北部防守区副司令官。1951年后,因与胡琏发生矛盾,戴朴被冷藏多年,直到1957年才重新起用。最终他担任台湾省警备副司令官,1991年在台北去世,享年83岁。
第50军的军长胡家骥,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战时期他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期间被划归廖耀湘兵团指挥。因其刚正不阿,胡家骥曾屡次与上级发生冲突,最终被杜聿明撤职,并调往南京任职。1949年,50军在上海重建,胡家骥预感前途不妙,遂带着家人退往香港。1996年,胡家骥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90岁。
第67军的军长刘廉一,湖南长沙人,黄埔六期毕业,在抗战期间负责国军的参谋和后勤工作。渡江战役后,刘廉一遵照蒋介石指示撤往登步岛,并成为台湾“总统府”的参军。1965年,刘廉一因健康原因退出军界,十年后于1975年去世,享年66岁。
第5军的军长高吉人,陕西靖边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是一位抗日猛将。在解放战争时期,第5军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高吉人凭借谎称普通伙夫的方式逃脱,被重新任命为第5军军长。1950年,高吉人被任命为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并晋升为陆军中将。1979年,他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80岁。
高魁元是国民党陈诚系最后的军长之一,山东枣庄人,黄埔四期毕业。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多场战斗。解放战争爆发后,高魁元避免被俘,留在江西重建第18军,并在台湾担任重要职务,最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2012年5月,他因病去世,享年105岁。
这些国民党军长中的大多数在台湾度过了长久的余生,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