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起义军在接受朝廷招安后,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奔波四方,先后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一系列敌人,英勇作战。但最终,梁山众好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些征战中,共有59位兄弟战死沙场,另有10位因病离世。回朝后,宋江和卢俊义被朝廷奸臣高俅、童贯等毒死,吴用、花荣自尽,梁山的兄弟几乎死伤殆尽。然而,仍有四位兄弟幸运地看透了整个局势,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远离,最终避免了悲惨的命运。
一、公孙胜
公孙胜,梁山上最早看清宋江真面目的人之一。作为一位道士,他心境淡泊,远离权力与名利。在早期,他跟随晁盖劫取了梁中书送给柴进的十万贯“生辰纲”,为了躲避官府追捕,他逃入梁山。在林冲的帮助下,晁盖成功推翻了王伦,成为梁山的首领。起初,宋江只是郓城县的小官,而公孙胜与晁盖等人在生辰纲的事件后得到了宋江的帮助,得以逃脱追捕。
然而,宋江与梁山兄弟们的关系逐渐变化,尤其是在宋江由于酒后所写的“反诗”被官府追捕时,晁盖带着梁山兄弟前去救他,最终宋江被接回梁山。尽管宋江并没有一开始就争取首领之位,但随着他威望的上升,他与晁盖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公孙胜目睹了这一切的演变,深感厌倦。他不愿参与兄弟之间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因此以照顾母亲为由,主动离开了梁山。
即使在梁山征讨高唐州时,面对法术高强的高廉,宋江在困境中不得不派戴宗去二仙山请回公孙胜。此时,他的师傅罗真人早已预测到梁山会遭遇灾难,特意嘱咐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最终,公孙胜回归梁山,凭借出色的法术,协助梁山大败了高廉和乔道清等高手,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当梁山大获全胜后,公孙胜始终未能忘记师傅的嘱托,最终选择离开,返回了冀州二仙山。
二、鲁智深
鲁智深,是梁山中最通透的一个人物之一,且早早认清了大宋朝廷的腐化。曾经,他是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官。在一次为金翠莲打抱不平的事件中,鲁智深因三拳打死恶霸郑屠而被迫逃亡,之后成为和尚。尽管他曾在五台山修行,但由于他违反寺规,嗜酒吃肉,与寺中的其他和尚发生冲突,最终被迫离开,成了二龙山的头领。
后来,呼延灼攻打二龙山,梁山兄弟的帮助让他们成功击败了呼延灼。为了报恩,鲁智深等人也跟随宋江加入了梁山。在梁山中,鲁智深做了步军头领,且逐渐和宋江、晁盖等人产生了分歧。当朝廷开始征讨梁山,并多次失败后,最终决定以招安为策略。大部分梁山兄弟支持招安,但鲁智深始终不愿与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尽管出于兄弟情谊,他还是加入了招安队伍,随着宋江征战四方。
然而,随着征讨方腊的结束,鲁智深对朝廷的失望彻底爆发,他准备离开。宋江劝他留在京城,做个寺庙主持,但鲁智深已心如止水,不愿再受朝廷摆布。他清楚,一旦回到汴京,蔡京、高俅等奸臣必定不会放过他们,连性命都难保。最终,在杭州六和寺,鲁智深静坐,最终圆寂,告别了这纷扰的世界。
三、李俊
李俊是揭阳镇的一位英雄人物,深得宋江的赏识。宋江因“及时雨”之名,在揭阳镇有着极高的声望,李俊等人崇拜宋江,深知他义气深重。在宋江因酒后所作反诗被朝廷追捕时,李俊与梁山的兄弟们联手,冒着极大风险成功将宋江救出。此后,揭阳镇的李俊和其他兄弟们也纷纷加入了梁山。
在梁山的征战中,李俊和揭阳镇的其他好汉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揭阳镇的兄弟们损失惨重,只有少数几人幸存。当梁山兵马凯旋回朝时,李俊感到回到汴京后凶多吉少,便决定留在杭州。他通过装病的方式,让自己和两位兄弟留在杭州,等待机会。他们最后出海到暹罗国,李俊最终成为暹罗国的国主,安享余生。
四、燕青
燕青是卢俊义的忠实仆人,但他却是一个极为聪慧、透彻的人。起初,梁山为了壮大力量,设计陷害卢俊义,企图将他拉上梁山。燕青察觉到吴用、李逵的用心不良,及时提醒卢俊义。但由于卢俊义未能听从忠告,最终被陷害入狱,差点丧命。尽管如此,燕青始终忠诚于卢俊义,随他一同上梁山。
在征讨方腊之后,燕青意识到他们回到汴京后将遭遇危险,便劝说卢俊义与他一起离开宋江。但卢俊义未听,最终回到汴京后,果然被高俅等奸臣害死。燕青明智地选择离开宋江,保全了自己,成了唯一幸存的知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