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水汤汤,古韵悠悠。
在资溪县博物馆的历史人物专题展厅,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李觏的生平与思想熠熠生辉。该展厅设有“觉者归来”“家世谱系”“生平坎坷”“成就名儒”“他人评说”等篇章,配以故事性壁画,介绍了李觏的生平事迹,并重点阐释了李觏的改革思想。
李觏虽出身贫寒,却心忧天下;身为“草莱之民”,而志存高远,怀抱“康国济民”宏愿。其著述立论皆从大局着眼,被誉为“真医国之书”。他率先呼吁“改革”,强调“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并系统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力图在社会变革中践行经世致用之学,成为北宋改革思想的先驱。
即便在当下,李觏的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我市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抚州篇章的实践高度契合。其思想浸润下的赣抚大地,正焕发新气象: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6.42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增速0.7个百分点;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4%……
悠悠千载,唯念先贤。多年来,我市持续弘扬李觏康国济民、奋发向上等精神:资溪县以其字“泰伯”命名兴建泰伯公园,园内广场矗立着他的塑像;编辑出版《千年乡贤之首——李觏》《千年的纪念》《李觏研究论文集》《李觏宣传资料专辑》等著作;资溪县博物馆打造《康国济民的草根大儒—李觏》课程,并入选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
在南城县城中央,有山名凤凰山,也称登高山。山脚下,是重建的盱江书院仿古建筑群。书院前,一尊汉白玉雕刻的李觏塑像高高耸立。
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这历史上辉煌的书院。“踏入盱江书院,仿佛步入一片独特天地,似乎还能感受到古代儒家书院的文化气息。”浙江游客范先生感慨道,他敬佩这位“盱江先生”始终追求独立、清正廉洁的风骨。
李觏自幼聪颖,5岁知声律习字,10岁通诗文,20岁后文名渐盛。然而,他在科举之路上一再受挫,仕途困顿,于是创办盱江书院,潜心著述、开课授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任御史的邓润甫等皆出其门下。
这所书院不仅是学子们的求学圣地,更是李觏廉洁思想的传承之地。他在《礼论》中写道:“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礼而已矣。”李觏视“礼”为人道世教的根本准则和治国修身的基础,主张在“礼”的规范下,正当利欲应当肯定,如果不由礼出,利欲则将演变为贪淫。
李觏以“礼”约束不廉,以教育普及廉洁,以法制保障廉政,以正“家道”培育廉洁种子,并借助书院让其廉洁理念薪火相传。
盱江书院历经百年风雨,几度兴衰,原址虽湮没于历史,却长存于人们的记忆当中。为重现其风采,南城县在原址附近的登高公园重建盱江书院仿古建筑群,使之成为“江右文化”地标,激励后人汲取先贤思想力量,砥砺前行。
如今,蕴含其中的廉洁思想与嘉言懿行,汇聚成历久弥坚的文化力量,助推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扬正气、树新风、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走深走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出品丨抚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