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剧情颇为耐人寻味。弘历,雍正的长子,在八阿哥胤禩的挑唆下,深受威胁,遭遇了来自自己亲弟弟弘时的暗杀阴谋。为了保护弘历,刘墨林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护卫,最终使得弘历得以安全脱险。虽然弘历深知,幕后黑手正是弘时,但他却在面对面时并没有揭穿自己的亲兄弟,反而主动向雍正求情,要求宽恕弘时。尽管如此,雍正最终为了弘历的安危,依旧下令赐死了弘时。
然而,弘历并非出于善心在雍正面前为弘时求情。他这样做,恰恰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利益,展现出其“腹黑”的一面。所有的举动,实际上都在做给雍正看,彰显自己的一番心思。
在“八爷党逼宫事件”之后,弘时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作为“八爷党”的内应,弘时全程参与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他不仅误导了弘昼传达错误的圣旨,使得雍正失去了对丰台大营的掌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此次政变的核心目的,正是将雍正赶下台,扶持弘时登基称帝。在这种背景下,弘时做出了三件关键的事情:第一,保持低调,尽量隐藏自己的行踪;第二,暗中指派人杀害隆科多,以掩盖自己的罪行;第三,彻底与胤禩等人断绝联系,刻意掩饰与他们的过往。
然而,弘时的这些举动并未能瞒过雍正的眼睛。雍正通过十三阿哥胤祥的提醒和对隆科多的夜审,逐渐揭开了事件的真相,也让弘时彻底成为了雍正的目标。此后,雍正安排弘时、弘昼与三阿哥胤祉一起参与抄家,实际上是在试探他们的态度。弘昼与胤祉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深意,纷纷采取了回避态度,而弘时却显得异常急切和决绝,甚至在此过程中与胤禩进行了密探,这让雍正更加确定了弘时的深不可测。
然而,弘时的命运注定了要与失败相伴。见到胤禩之后,他的心态再度发生了变化,胤禩的挑唆让弘时更加丧心病狂,决定彻底铲除弘历。为了达成目的,弘时安排刺客欲暗杀弘历,但由于雍正及时觉察到这一阴谋,弘历在李卫、图里琛和刘墨林的保护下成功逃脱,尽管刘墨林因此英勇牺牲。而这一切的失败,预示着弘时终将面临雍正的严惩。
尽管弘历对弘时的阴谋心知肚明,这次差点丧命的暗杀事件无疑让他痛心疾首,尤其是他失去了刘墨林这一得力助手,然而在与弘时的会面中,弘历并未表现出任何怨恨,反而展现出了“兄弟情深”的一面,这让在场的图里琛和李卫都感到十分意外。弘历之所以这么做,不仅是为了顾全大局,也是在等待雍正对此事的决定。
当他回到京城,见到雍正时,弘历并未展现任何愤怒,反而主动表示,“请皇阿玛不要追究此事”。这一番话,显然并非真正的宽容,而是为了更好地迎合雍正的情感,展示自己的“腹黑”一面,赢得雍正的信任。
这一行为有几个层面的深意。首先,弘历的言辞无疑是为了安抚雍正,雍正深知自己家族中的兄弟争斗让他心情复杂,而弘历却能在此时提出宽恕,展现出对父亲的尊重和体贴。弘历的举动,也暗示了他未来可能成为继位人选的合适人选。其次,弘历的态度展现了他超凡的气度和仁爱之心,远远高于雍正的处事方式。雍正虽然容忍了八阿哥等人的过错,但更依赖的是康熙临终前的嘱托,而弘历此时的做法,则是在雍正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成熟和“君王之风”。
最后,这一行为让雍正对弘时的恨意愈加加深。弘时的背叛不仅是对雍正心血的背叛,更是对家族情感的践踏,而弘历的宽容和仁爱则让雍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雍正愈加看重弘历,认为他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继承人。
不久之后,雍正将弘时召入畅春园,在康熙曾经的寝宫内,宣告了对弘时的审判,命令他自尽。而在这一切发生后,弘历表面上依旧保持惊讶,问道“我三哥呢”,这看似天真无邪的提问,实际上又是对雍正最终决策的确认,弘历“腹黑”的一面再次显现。
弘时死后,弘历的地位稳固,最终继位成为雍正的继承人。雍正的这一决定,虽然让他背负了“杀子”的骂名,但也为弘历铺开了接班之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