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创始人
2025-09-24 14:35:38
0

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剃发问题迅速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在清朝统治者眼中,剃发不仅仅是个小小的风俗问题,而是汉族人民是否服从清朝统治的政治态度表现。如果汉族人民口头承认清朝政权,却依然不剃发,便被认为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视为潜在的反抗分子。因此,对于这些不肯剃发的人,清政府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然而,剃发令在广大的汉族人民中遭遇了强烈的反抗,甚至激起了他们的武装斗争。起初,多尔衮对这场反剃发斗争采取了强硬手段,企图通过暴力镇压来消除不满。但由于当时形势的严峻,多尔衮最终在压力下暂时放松了这一政策,允许汉族人民保留他们的风俗习惯。此举暂时平息了北方地区的民众愤怒,也为清朝在北方的统治带来了稳定。

如果剃发令一直是一个自愿的政策,历史可能会走上不同的轨迹。可以推测,多尔衮如果继续推行剃发令,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然而,没过多久,剃发令又被重新激活并变为强制措施。清廷下达了新的命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此进一步强迫汉族人民彻底剃发。

顺治二年六月,豫亲王多铎带领清军占领南京,活捉了弘光帝朱由崧,局势基本稳定。清廷也因此放弃了对汉族风俗的顾虑,以顺治帝的名义发布了剃发令,明确规定了三个要点:

首先,强调全国统一实行剃发的必要性。谕旨中指出,虽然过去的剃发政策并没有严格执行,但如今天下已归一,父子一体,民心必需统一,不能再有分歧。否则,就等同于心怀二心,这与其他国家的臣民岂有差别?

其次,剃发令被看作是忠诚与否的政治标志。谕旨特别指出,从这一公告开始,京城内外必须在十天之内执行,直隶各省也同样要在接到通知后十天内剃发。如果有人不愿意执行,就视为反叛,必定会遭受严惩。

最后,谕旨宣布对拒绝剃发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地方官员要严格检查百姓是否按令剃发,若有反对者,必定处死!同时,衣服、帽子等装束也必须完全遵循清朝的标准,不得有所偏离。

从这三条剃发令可以看出,清政府给全国人民的时间仅为十天,并且使用了“杀无赦、决不轻贷”等极为严厉的语言,这显示了清朝在这一问题上的毫不妥协和决心。

当时,满族的入关人口仅有百万,而清朝却强迫上亿汉族人民剃发易服,显然这种做法在合理性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事实上,满族人民更应当学习汉族的风俗习惯,而不是强行让汉族人民接受满族的服饰和文化。

那么,多尔衮为何会突然改变态度,决定重新推行强制剃发令呢?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名叫孙之獬的前明官员。为了讨好清廷,孙之獬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成为了一个汉奸。

孙之獬在明朝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并且授职翰林院检讨。为了讨好魏忠贤及其阉党,他不惜放下尊严,极尽谄媚之能事。但当崇祯帝即位后,开始清除阉党,孙之獬因此被罢官,回到家乡赋闲十多年。

顺治元年,朝廷派人招抚山东,孙之獬立刻投降了清朝。为了尽快赢得新主子的信任,他不惜挥霍家产,组织地方武装,镇压了抗清力量,得到了山东巡抚的举荐,最终被召至北京,授礼部右侍郎职务。

孙之獬到达京城后,看到同为阉党的冯铨投诚并剃发获得多尔衮的赏识,甚至当上了内院大学士。于是,孙之獬不仅在未接到剃发令之前便主动剃发,还命令家人无论男女都要穿上满族服饰,表示自己对清廷的忠诚。然而,他的这一行为却使得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在清朝的大臣中,满族与汉族官员的阵列是分开的,汉族官员束发,而孙之獬身穿满族衣装,站到了满族阵列中。由于他是汉族人,满族大臣并不欢迎他;而如果他站到汉族阵列中,其他汉族官员又会因为他穿着满族衣服而排斥他。这种处境让孙之獬极为尴尬。于是,他急忙给多尔衮上奏,表示清朝既然已经统一中国,所有制度和风俗应当统一,汉族的服饰与束发制度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彻底摒弃。

清朝之前对剃发问题一直持谨慎态度,就像多铎进入南京时所做的,他只是发布告示说:“剃发一事,兵民自理。”然而,孙之獬的奏疏把这场文化冲突上升为“谁服从谁”的大问题,最终促使多尔衮下令全国强行推行剃发。

孙之獬的这一行动为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也为清朝加强对汉族的统治提供了契机。许多历史记载将这一责任归咎于孙之獬,虽然有些夸张,但无疑,他在其中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助长了剃发令的推行。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大航海时代的起点,非洲成为了欧洲列强争相占领的焦点,而安哥拉作为...
2025-09-24 13:06:31
山东省会为什么是济南,而不...
全文共1683字 | 阅读需4分钟 山东省和许多省会一枝独秀的省不...
2025-09-24 13:06:18
关于召开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
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单位: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定于2025年9月2...
2025-09-24 13:06:13
不忘旧史、传承伟大精神
刷着短视频里的盛世烟火,晒着周末出游的打卡照片,捧着奶茶漫步在华灯...
2025-09-24 13:06:05
原创 ...
杨东霞 临沂,古称琅琊,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历史上,它...
2025-09-24 13:05:48
中证A50ETF指数基金:...
证券之星消息,9月23日,中证A50ETF指数基金(560350)...
2025-09-24 13:05:32
带父母去四川6日游美食推荐...
嘿,宝子们!四川,那可是个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于一身的宝藏旅游地。...
2025-09-24 13:05:32
原创 ...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文末提供文献引用来源,敬请留意。 作...
2025-09-24 13:05:03
原创 ...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改革,使得明朝在政治、军事、经...
2025-09-24 13:04:43

热门资讯

嘉庆通宝:清代货币文化的缩影与... 一、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货币发展史上,清代钱币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清...
原创 燕...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3543,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北宋末期,朝廷派遣使...
原创 二... 一、石油勘探的历史起点 早在1913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就已开始在中国北方多个地区进行石油勘探,投入...
原创 蒋... 蒋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将”,包括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卫立煌,一直以来被誉为“能征惯战”“英勇无...
原创 项... 中国象棋背后的历史故事:从楚汉之争到棋盘智慧 前言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中...
原创 古... 在古代,贵族子弟的生活条件与普通百姓相比,显得尤为优越,几乎可以说与王室成员相差无几。特别是在那些较...
原创 朱... 韩信曾经有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朝历代的君主在稳固自己的政权之后...
原创 一... 1008年深秋,泰山之巅,气氛异常肃穆。在群臣的簇拥下,宋真宗赵恒气势如虹地完成了封禅大典。与此同时...
民国三十六年解密:1947年的... 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老照片或尘封的档案,常会看到"民国三十六年"的字样。这个特殊的纪年方式背后,隐藏着怎...
原创 大... 戚继光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关于他的评价历来存在较大争议。一些人认为他有投机取巧之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