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与杜义德是一对默契十足的搭档。王近山担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杜义德则是政委。两人互补配合,几乎打遍了每一场硬仗与恶仗。时任邓小平曾高度评价他们:“二野最能打仗的是哪个纵队?是6纵。王近山和杜义德带领我们,在许多艰难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番话也彰显了两人合作的非凡默契和战功。
然而,王近山还有一个与其关系更加亲密的搭档,那就是鲍先志,开国中将。王近山和鲍先志的关系远比与杜义德的关系更为紧密。抗战时期,王近山担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鲍先志则是团政委,两人携手并肩,屡屡带领部队打胜仗。解放战争时期,当王近山继续担任6纵司令时,鲍先志成为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两人再次并肩作战,继续书写着辉煌的历史。
王近山和鲍先志的亲密关系源自他们深厚的友谊,甚至可以说是“结拜兄弟”。除了两人,陈锡联也与他们结为兄弟,其中鲍先志为“大哥”,陈锡联是“二哥”,而王近山则是“老三”,这三人间的深厚感情可以说是与刘关张的关系颇为相似。
(图:鲍先志(左)与王近山、曾绍山)
众所周知,王近山在《亮剑》中的原型就是李云龙,而李云龙的政委赵刚的原型有很多,鲍先志便是其中之一,毕竟他在职务上恰好担任过王近山的政委。然而,鲍先志的成长历程与赵刚截然不同,赵刚出自名牌大学,而鲍先志从小便身世贫寒,早早就丧失了双亲,几乎没受过正规的教育。15岁时,他便投身革命,开始了艰苦的战斗生涯,逐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由于鲍先志从小生活艰苦,他养成了朴素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像苦瓜一样做人”。他常用这个比喻来教导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们。他会告诉他们:“苦瓜虽然味苦,但若与其他菜肴一同烹炒,味道便会更加美好。因此,我们做人也要像苦瓜一样,把自己的辛苦与痛苦藏在心底,把欢乐与好处带给他人。”这一哲理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鲍先志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部队里,都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鲍先志的外孙林晖,曾回忆起一个有趣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外公的这种人生准则。林晖小时候常去外公家玩,外公家的果园在每年秋天都会吸引一些附近的孩子前来偷果子。林晖和几个表姐妹自告奋勇,承担起了守护果园的任务。有一次,他们确实抓住了几个偷水果的小孩子,便带着他们去见外公,希望他能处罚这些孩子。但让林晖吃惊的是,鲍先志不仅没有惩罚这些小孩子,反而去果园摘了很多水果送给他们,放他们走了!这一举动让林晖十分不解,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外公的心意:宁愿自己吃苦,也要让别人得到温暖和善意。
除了这一哲理外,鲍先志在家庭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那就是给孩子们取名字的习惯。他与王近山一样,偏爱给孩子取叠字名字。王近山的孩子中有六个就是叠字名字,如“王巧巧”、“王岩岩”等,而鲍先志的孩子们也都不例外,除了长子鲍声苏外,其余孩子的名字也均为叠字,如“鲍冬冬”、“鲍星星”……这一奇特的取名方式,不禁让人猜测,王近山和鲍先志是否曾有过某种默契,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们都拥有同样的名字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鲍先志的长子鲍声苏,后来成为了《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原型之一,这一角色也深受许多人喜爱。
鲍先志的生命旅程最终在1988年12月30日画上了句号,享年77岁。而他的老搭档王近山,则比他早十年去世,享年63岁。两人一起打拼的岁月,成就了许多辉煌的历史,直到最后,他们依然是彼此心中不可替代的战友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