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最著名的启蒙读物莫过于“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其中,《百家姓》虽然内容并无深奥哲理,但囊括了几乎所有汉族的姓氏,成为早期识字的重要材料。
如果我问你,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你能说出答案吗?
答案是第262位,而像其他几个大姓,几乎都位列百家姓前百名之内。
这正常吗?
《百家姓》的历史背景
现存的《百家姓》成书于宋代,诞生于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的学者王明清曾考证,作者是“两浙钱氏有国时的小民”。这里的“钱氏之国”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杭州一带的吴越国。吴越国尊北宋为正统王朝,最终选择归顺北宋,实现和平统一。也就是说,北宋建立(公元960年)时,吴越国依然独立存在,直到978年才正式归附北宋,这段18年间,两国并存,《百家姓》正是在这期间问世。
公元976年时,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国家疆域尚未完全统一,江浙一带的吴越国和山西的北汉王国依旧保持独立。
由于《百家姓》编纂于宋代,且吴越国已向北宋称臣,故将北宋皇族姓氏“赵”置于首位,吴越国国王姓“钱”排第二,国王的正妃和次妃分别姓孙和李,因此《百家姓》的开头是“赵钱孙李”。
当时作者收录了他所能掌握的主要姓氏,不仅讲究押韵,还符合汉语的平仄韵律,使《百家姓》朗朗上口,比如: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
这些都严格遵循了平仄规律。
到这里,几乎所有关于《百家姓》的文章都会讲到这儿,接下来就少有人深入探讨了。
不过,我们不禁产生一个新的疑问。
现代大姓与《百家姓》的排名对比
根据2019年中国姓氏人口排行,前十名分别是: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周、吴。那么,这些姓氏在《百家姓》中分别排第几位呢?
- 王姓:现代人口第1,百家姓排名第8
- 李姓:现代人口第2,百家姓排名第4
- 张姓:现代人口第3,百家姓排名第24
- 刘姓:现代人口第4,百家姓排名第252
- 陈姓:现代人口第5,百家姓排名第10
- 杨姓:现代人口第6,百家姓排名第16
- 赵姓:现代人口第7,百家姓排名第1
- 黄姓:现代人口第8,百家姓排名第96
- 周姓:现代人口第9,百家姓排名第5
- 吴姓:现代人口第10,百家姓排名第6
可以看出,《百家姓》确实收录了大部分主要姓氏,大多数常见姓氏都在前列,多数在前三十名以内,只有“黄”姓稍显靠后,但也在一百名之内。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刘姓人口居于第四,却在《百家姓》中仅排到第252位,位置如此靠后,着实引人疑惑。
为什么刘姓排得这么后?
这个问题鲜有人关注。主要原因是:普通人读《百家姓》时,只读前几句,很少翻到后面;另外刘姓为何排后,也没什么显著讨论。一般讲《百家姓》的文章很少提及此事,但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许多人试图解释刘姓排名靠后的原因,但多半不成立。
第一种说法:刘姓古代人口较少,所以排得后。
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刘姓作为汉朝皇族姓氏,自古人口众多。元朝《元史》记载1337年,伯颜曾下令诛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理由是这五个姓氏人数最多,说明早在700年前,刘姓就是大姓之一。
第二种说法:吴越国钱镠避讳刘姓,令当地刘姓改为金姓,导致江浙地区刘姓减少,作者因此将刘姓排后。
此说也不准确。浙江江浙地区并非刘姓稀少,元末名臣刘伯温即出自浙江青田,表明当地刘姓仍很繁盛。况且,《百家姓》排序虽重大姓,但并非完全以人口决定,例如褚姓人口较少却排第11位。因此此说不足采信。
第三种说法:为押韵方便,刘姓被排后。
然而,《百家姓》并非一韵到底,韵脚多有变换,且把刘姓放在前面同样符合押韵和声调要求,比如“朱秦尤许”改为“朱秦刘许”也不会破坏韵律,因此此说不成立。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这位作者或其时代背景对刘姓抱有某种敌意。
这听起来荒诞,但颇有可能。毕竟《百家姓》编纂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皇族赵姓居首,吴越国钱姓居次,自然会将与当时政治敌对势力相关的姓氏排后。
刘姓与北宋时代政治环境的矛盾
刘姓之所以受冷遇,并非私人恩怨,而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对立。
当时除北宋和吴越外,五代十国尚有山西的北汉国,该国由后汉皇族刘氏后裔建立,长期与北宋对峙。北宋一心想灭掉北汉,但屡战未果,民间对北汉及其刘姓统治者普遍持敌视态度,将其视作反动政权的象征。
北汉兵力强悍,还与契丹勾结,北宋只能到宋太宗时期才彻底灭亡北汉。
此外,五代十国中还有南汉,国王刘鋹残暴,以宦官治国为政策,宦官人数占总人口三十分之一,令人震惊。南汉因横行暴虐而名声恶劣,最终被北宋灭亡。
因此,刘姓在当时政治语境下,常与叛逆、残暴、敌对势力联系在一起,自然在《百家姓》中遭到冷落。
其他因素
辽国皇族耶律氏和萧氏也与汉族姓氏有关。据史料,耶律阿保机仰慕汉朝刘邦和萧何,将其皇族汉姓改为刘和萧,他本人名“刘亿”。辽与北宋多次战争,宋朝民间对辽国亦抱有敌意,这也间接影响了对刘姓的看法。
另外,刘姓是主要的少数民族改姓之一,匈奴族、鲜卑族、突厥族和契丹族多改姓刘,代表着“边疆异族”的象征,这也使刘姓在当时正统王朝眼中不那么“正统”。
总结
具体为何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到第252位,仍需进一步深入考证。无论如何,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留心。很多人只读《百家姓》的开头几句,未曾注意到刘姓如此靠后的事实,说明我们对古籍的理解还不够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