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时期,天下陷入一片混乱。隋炀帝暴虐无道,国内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北周贵族唐家抓住机会,从太原起兵,誓要攻占长安,改变局势。
李渊带着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公元617年9月,他们攻入长安,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成功夺取了这座关中重镇,唐朝由此诞生。然而,提起李秀宁,她到底是谁?为何说唐朝的江山有她一半的功劳?
李秀宁是唐朝的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她与李建成、李世民是同母兄妹,都是李渊与原配窦氏所生。她生于李家,自然姓李,但她的真名却已不可考。五代以前,女性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但到了宋朝,女性姓名逐渐成为隐私,普通女子的名字鲜少被公开书写。反倒是那些品行不端的女性名字,反而会被史书记载。
关于平阳公主的资料,主要见于两部史书:《旧唐书》(后晋时期编写)和《新唐书》(北宋时期编写),但两者均未记录她的真实姓名和年龄。正因如此,后世对她的了解十分有限,而“李秀宁”这个名字,也是后人附加的。
那么这位女子究竟做了什么,能赢得如此尊敬?
回到起义之前,李秀宁早年嫁给了柴绍,二人共居长安,生活安稳美满。柴绍出身名门望族,自幼便担任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这一职位属于高级禁卫武官,必须出身显赫,武艺过硬,且勇敢果断。持有千牛宝刀,形象威武,代表皇家的尊严。
隋炀帝杨广暴政严重,尤其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过度消耗国力,动员三四百万军民参与,结果以惨败告终。大量劳动力损失,导致生产力大幅下降。为满足战争需求,隋朝大量敛财,国库枯竭,内部分食资源,民间苦不堪言,起义如潮水般涌现。
烽火遍地的隋末,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也被迫揭竿起义。起初,李渊胜算不大。他的根据地远在山西边陲,距离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甚远,手下兵力也仅几万。且家人在长安,如同人质般受限。
李渊的造反意图难逃隋朝官员耳目。公元617年4月,长安当局下令拘捕李渊家人,李秀宁和柴绍也在抓捕名单中。
柴绍深知被捕的后果,闻讯欲立刻逃跑,临行前对妻子说:“你父亲要造反,我去接应他们,一起离开不现实,我独自走,留下你一人,我怕你遇险,你说怎么办?”
李秀宁敏锐察觉其中深意,安慰道:“你放心去吧,我是妇道人家,遇险更容易藏身,自有办法。”在她的劝说下,柴绍稍感安心,走小道前往李渊处。
李秀宁说自己是妇人,方便躲藏,只为打消柴绍的顾虑。实则她心中已有周密计划。柴绍离开后,李秀宁立刻出发前往鄠县李氏庄园,女扮男装,隐匿身份,自称李公子。她将家中财产变卖,救济流民,迅速招募起第一批几百人的农军。
此时长安虽仍掌控在隋朝手中,但周边县城土匪横行,最强大的是来自西域的胡商何潘仁。凭借智慧与谋略,平阳公主陆续收编四周土匪势力,包括何潘仁,形成一支强大抗隋武装。
后来她所带军队发展到七万余人,手下多为杀伐果断的强盗猛士。与李渊主力会师时,平阳公主已在关中打下稳固地盘。她的组织与指挥才能可谓出类拔萃,能在短时间内把四散乌合之众凝聚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派柴绍迎接李秀宁。她率领一万精兵与李世民会合。夫妻重逢,柴绍见妻如此威风,是否对自己曾逃避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得而知。
随后,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与家族共同进退,一起攻打长安。11月9日,长安终被攻破。回顾平阳公主在关中的举措,她对李氏建立唐朝的贡献极为重要。
李渊渡河前,与隋军屈突通激烈缠斗。后来采纳李世民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突袭关中。若无平阳公主在关中支持,这行动必成孤军深入,极其冒险,后路一旦被切断,将成瓮中之鳖。
李家父子在山西抵抗突厥,救驾隋炀帝被围于雁门关,李世民亲临前线。隋炀帝杨广最终逃往江都,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国家危机加剧。
李世民洞察乱世必将灭隋,开始秘密筹划反隋,多次劝说李渊起兵,初时李渊坚决反对,甚至想将儿子李世民送官府处置。但李世民巧施计策,灌醉父亲,并使其与宫中女子共宿,父子绑定命运,共谋大业。
当时局势危急,李渊属下发动叛乱,后方起义军环伺,前方有突厥威胁。若坚持抵抗,恐家破人亡。隋炀帝不念旧情,派人追捕李渊。面对困境,李家最终选择放手一搏,正式开启反隋之路。
李世民多次随父亲征战前线,指挥重大战役。公元617年,李渊起兵首战告捷,攻占西河,随后进攻贾胡堡遭隋军宋老生顽强抵抗。粮草耗尽,李渊欲退兵,李世民反对,忧虑士气崩溃,最终成功说服李渊继续进攻。
霍邑之战中,李世民巧设计辱骂守城宋老生,引其出战。宋老生东进攻李渊,李渊退兵,李世民率两千骑兵南进,截断敌军,斩杀宋老生,攻下霍邑城。随后连战连捷,收复关中,安抚百姓,平定农民起义。
618年唐朝建立,经历六大战役,拓展国土。四场战役由李世民指挥,均获胜,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继位后,内忧外患不断,新朝更替动荡不安,边境屡遭北方民族骚扰。
凭借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李世民稳定局势,开启“贞观之治”,唐朝逐渐走向繁荣盛世,被邻族尊称为“天可汗”。他安定天下,扩疆拓土,开创盛世局面。
由此可见,李世民功绩卓著,不仅主导了大部分唐朝的建立战役,连李渊起兵反隋也有他的深谋远虑。若论功劳,称平阳公主与李世民平分实属夸张。
但不可否认,平阳公主是真正的巾帼英雄,才智过人,胆识非凡,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不过长安之战后,史籍便鲜少提及平阳公主的事迹。直到公元623年2月,突然记载了她的死讯。她的葬礼格外隆重,史书记载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接受军礼殡葬的女子,死后被赐谥号“平阳公主”。
这位非凡女子为何史料记载如此稀少?正如开头所说,中国传统史籍历来轻视女性,尤其是带兵打仗的女将。古代女性应守妇道,贤良淑德,史书多次删改女性史料,平阳公主的事迹也许因此被湮灭。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后六年间,她继续领兵作战,扩展疆土,为大唐江山打下坚实基础。长城其中一段“娘子关”,便是由平阳公主最早筑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