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某一天,陈锡联,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正在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的一个下午,他特意前往拜访前来开会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当两人相见时,笑容满面,互相打趣,显得格外亲切。许世友带着玩笑的语气说道:“哎呀,怎么敢劳驾堂堂的陈司令员亲自来见我啊?”
陈锡联笑着回应:“首长,您就别跟我开玩笑了。我有件事得跟您说一说。”许世友一听,心里有些疑惑,心想自己做了什么事,惹得陈司令有话要说。陈锡联接着说道:“您和旅大警备区司令员邓岳的关系这么好,怎么没早点告诉我?要不是我那天和邓岳聊起这事,可能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你们之间有这么一层关系。”
许世友听后,笑了笑,摇头说道:“这事我可不敢跟你说,告诉你了你反而有压力。其实我和他之间有深厚的生死之情,但那只是我们私人的事,他的工作进展,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因为我影响到你。”
陈锡联听后,眼神一亮,连忙接话道:“是的,好的同志要好好培养,让他继续进步。再说了,我们的军区确实急需人才,邓岳正是我们党委要重点培养的人才。”许世友也随即笑了,拍着陈锡联的肩膀,说道:“小邓真是个好同志,你有空可以多了解他。”陈锡联点了点头,心里已然决定,必定要好好观察邓岳的表现。
那么,陈锡联提到的邓岳和许世友之间到底有何深厚的情谊呢?其实,邓岳当年对许世友有着莫大的恩情,这份恩情,许世友一生铭记。西路军战斗失败后,许世友等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在抗大批判会上深陷误会。心情颓废的许世友,甚至萌生了与其他红四方面军将领一起离开延安去四川打游击的念头,但最终被延安保卫局抓捕,关押在一个寒冷的窑洞里。
负责看守许世友的,是延安保卫局派来的邓岳。当时邓岳并不知道自己看守的对象就是许世友。一天早晨,许世友因不满被囚禁开始愤怒地咒骂,邓岳听到之后,前去查看。看到眼前的囚徒时,他不禁愣住了——居然是许世友!邓岳和许世友早在红四方面军时便相识,那时邓岳还是一个普通士兵,而许世友已经是红四军的军长。邓岳一直非常崇拜许世友,知道他英勇无畏,侠肝义胆,绝不相信他会是反革命分子。
于是,在许世友被关押期间,邓岳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由于窑洞湿冷,邓岳便悄悄地在地上铺了更多的稻草。每当保卫局的人员来检查时,邓岳都会报告许世友表现良好,丝毫没有提及他的不满和愤怒。即便许世友骂声连天,邓岳仍然在暗中为他送来温暖。邓岳还用自己的钱为许世友买烧鸡,知道他喜欢喝酒,还悄悄为他送来酒水。此时,其他人都避开许世友,但邓岳却始终如一地关照他。
许世友深知邓岳的恩情,在他被释放后,专门找到邓岳,感激地对他说:“小邓,你是我的恩人。”不过,由于战争的变动,两人一度失去了联系,直到1953年,邓岳作为抗美援朝功臣出席国防部的招待会,已经是40军副军长的他,再次与许世友相遇。许世友一眼认出了他,二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仿佛久别重逢。此后,两人的交往愈发密切,彼此间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不仅如此,后来邓岳身患重病,许世友特地来到南京探望他,并在医院陪伴他度过艰难的时光。许世友心里明白,正是邓岳在他最困难的时刻给了他莫大的温暖,邓岳永远是他心中的恩人。
而对于陈锡联和许世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陈锡联为何提到许世友把他当“外人”呢?这得追溯到他们的革命年代。许世友和陈锡联的相识很早。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许世友成为红四军的军长,而陈锡联则是红四军10师副师长,后来升任11师的师长。
在长征途中,有一次战斗中,许世友被敌军围困,手持机关枪准备冲锋。就在这时,陈锡联冲上前去,将许世友手中的机关枪夺过,替他冲锋,结果被敌人打中,身受重伤。如果不是陈锡联的英勇行为,可能中弹的就是许世友。许世友感激涕零,始终铭记着陈锡联的救命之恩。
当时,陈锡联伤势严重,情况危急。有人建议将他留在一个老乡家中,听天由命。但许世友毫不犹豫地派出30名战士将陈锡联抬走,并严令所有人不得抛下陈锡联。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将陈锡联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正是这段生死与共的经历,使得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从此成为生死之交。
陈锡联深知邓岳的潜力和价值,因此对他进行了悉心的培养和推荐。邓岳凭借卓越的能力,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