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里最让人觉得可惜的,刘备算一个吧?你看他身边,诸葛亮跟个神算子似的,庞统也是脑子转得飞快的主儿,关张赵马黄这几位,哪个不是能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狠角色?可最后呢,天下还是归了司马家,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我有时候翻《三国志》,总琢磨着刘备这人,身上那股子韧劲是真没的说。当年从织席贩履起家,一路跌跌撞撞,好几次都快把家底赔光了,愣是咬着牙没趴下。就说他投奔曹操那会儿吧,天天在后院种菜,那眼神里的劲儿藏都藏不住,曹操请他喝酒论英雄,他吓得筷子都掉了,还能借着打雷圆过去,这份隐忍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但他这性子吧,好是好,就是有时候太讲情义,反倒误了大事。关羽丢了荆州那阵子,你猜他咋着?不管诸葛亮怎么劝,非要提兵去打东吴。营帐里灯火亮了三天三夜,他瞪着通红的眼睛拍桌子,说什么 “二弟走了,我这皇帝不当也罢”。结果呢?夷陵一把火,把积攒了半辈子的家底烧了个精光。你说这事儿,换成曹操会这么干不?估计早琢磨着怎么稳住阵脚,回头再找机会报仇了。
再说他用人才这事儿,表面上看是能人不少,可仔细琢磨琢磨,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诸葛亮是厉害,可你发现没,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更多是管后勤的角色。入蜀的时候带的是庞统,打汉中靠的是法正,好像总把最锋利的刀放错了刀鞘。就像家里做菜,明明有把快刀适合切肉,偏要拿它来剁骨头,你说别扭不别扭?
庞统死在落凤坡那回,我总觉得可惜。那时候他跟着刘备进西川,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因为刘备想得名声,迟迟不肯动手,庞统急得不行,最后自己骑着马冲在前头,被乱箭射死了。你说这要是刘备能早点下决心,庞统说不定能活下来,后来诸葛亮也不用又管内政又管军事,活活累垮了。
还有关羽,这人是勇猛,可脾气太傲。孙权想跟他结亲家,他张嘴就骂 “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气得够呛。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好多守将都投降了,为啥?还不是平时关羽把人得罪光了。刘备知道关羽这毛病,可因为是自家兄弟,总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最后丢了荆州,这可是隆中对里说的关键根据地啊。
其实说到底,刘备没能拿下天下,不光是他自己的问题,那会儿的局势也太复杂。曹操占着北方,家底厚得很,手下文臣武将一抓一大把,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孙权呢,凭着长江天险,在江东经营了三代,老百姓都服他。刘备就不一样了,早年一直东奔西跑,好不容易占了益州,可那地方山路多,想往外打太难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因为粮草跟不上,最后只能退兵。
有一回我看电视剧,演到刘备白帝城托孤那段,他拉着诸葛亮的手,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说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说这话是真心的还是试探?我觉得啊,他这辈子就信情义这两个字,可有时候这情义太重了,就成了包袱。诸葛亮也是个实在人,听了这话,磕得头都流血了,说啥也得保着阿斗,结果自己累死在五丈原。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这人虽然没做成天下,但能从一个卖草鞋的,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够厉害的了。他待人真诚,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他接过孩子就往地上摔,说 “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你别看可能是作秀,可赵云听了能不感动吗?还有诸葛亮,本来在南阳好好种地,被他三顾茅庐请出来,一辈子鞠躬尽瘁,这都是因为刘备身上那股子劲儿,让人愿意跟着他干。
所以啊,这天下的事儿,真不是有几个能人就能成的,时机、运气、性格,哪一样都不能少。刘备身边有卧龙凤雏,有五虎上将,可最后还是差了口气,你说这是不是命运弄人?
好了,今天就跟你唠到这儿,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的,就动动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发大财呢?嘿嘿。
下一篇:为何西晋的统一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