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面前,亲情往往无所遁形。这句话用在王莽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王莽共有六个儿子,其中四个是正妻所生,另外两个则是在汉哀帝时期,他被贬回封地时,与侍女所生。可惜的是,这六个儿子的结局都极为惨烈——有的成了王莽夺权的踏脚石,有的则在新朝灭亡时,沦为陪葬品。
这六个儿子中,四个嫡子里有三人被王莽逼死,且四人全部先于王莽去世。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述这六个儿子的悲惨人生。
王获是王莽的次子。因为王莽几个儿子的命运与他不同人生阶段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本文不按时间线,而是围绕几场大事件的顺序,来介绍他们的故事。
史书中关于王获的记载只有一件大事,但这件事却深刻改变了王莽的政治轨迹。这还得从汉哀帝时期说起。
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骤然去世,且无子嗣。于是,侄儿刘欣被迎入长安,即位为汉哀帝。成帝沉溺享乐,政务多由太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操控,王氏外戚势力一时鼎盛。
汉哀帝不甘受制于王氏,刚登基便罢免了王莽的大司马职务。不久,他又借故指控王家其他成员的不法行为,将王莽赶回封地新都,断绝了他的朝廷生涯。
王莽刚回到新都,便传来震惊天下的消息:他的次子王获因罪自尽。王获自尽的原因简单至极——他杀了一名奴婢。
在西汉,主人杀死奴婢是要承担责任的,虽不重,多半缴纳罚款即可了事。但王获选择自杀,显然是被其父王莽这位道德楷模所逼——王莽绝不会容忍儿子有此污点。
王莽这“严父”的做法,令他声望大涨,再加上他平时的精心经营,许多人替王获申冤。在舆论压力下,汉哀帝不得不将王莽再次召回长安。
几个月后,汉哀帝驾崩。王莽凭借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迅速掌握朝政大权,并立了一位新的傀儡皇帝。可以想象,若汉哀帝去世时王莽不在长安,权力掌握者绝不会是他。
王莽可谓踏着儿子的尸骨,再次登上了权力巅峰。
汉哀帝无子,死后,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深思熟虑,王莽选定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继位,成为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为防止新外戚与王氏争权,王莽勒令汉平帝的母亲和舅舅不得入京,也不得封爵,理由是汉平帝已经被过继给汉成帝,与她们无关。
为彻底切断汉平帝与母族的联系,王莽还从宗室中找来血缘极远的亲戚继任中山王,并告诉卫姬(汉平帝生母):“皇帝与你无关,这人才是你儿子。”
卫姬思念儿子,日夜泪流成河。这时,她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信,信中教她如何与儿子相见——信的作者,竟是王莽嫡长子王宇。
为何王宇敢冒父亲之怒,私下向卫姬伸出援手?卫家人进京与王氏争权,实际上也会伤害他的利益。班固推测,王宇担忧汉平帝成年后会亲政,因母亲受屈而清算王氏家族,类似汉宣帝亲政时对霍氏的清洗。王宇想为王家留条后路。
另一可能是王宇的妻子吕焉正怀孕,作为准父亲,他无法忍受母子分离的惨状。
但王宇毕竟是王莽嫡长子,也不敢直接与父亲商量,只能秘密与卫姬联络。
王宇在信中建议卫姬上书王莽,先谢恩,再严厉斥责汉哀帝时期傅氏、丁氏两家的罪行。此举一方面表达自己站在王莽一边,另一方面警告卫家不敢与王氏争权。如此或能打动王莽,让母子团聚。
然而,王莽看后虽喜,却不松懈,仅赏给卫姬7000户汤沐邑和百斤黄金,还提高中山国官员薪水。
计不成,再出妙招。王宇让卫姬亲自上书请求进京探望皇帝,但王莽根本不理。
郁闷的王宇决定冒险一搏。他知道父亲迷信符命祥瑞,且凭借制造这些符命登顶。他策划让大舅子吕宽半夜洒狗血于王莽府门口,待王莽问起时,老师吴章出来解释说这是天象异兆,暗示王莽不让卫姬与儿子相见,上天以此警示。
然而吕宽被当场抓住,虽逃脱,但王宇的阴谋败露。
怒不可遏的王莽无情地将王宇下狱,赐以毒酒。王宇怀孕的妻子吕焉亦被囚,生下遗腹子后惨遭杀害。
王莽更借此机会大规模清洗,诛杀汉平帝母族,只留卫姬一人,连带处决百余名反对官员,令朝野震惊。
王莽的又一个儿子,成了其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
王宇和王获先死于王莽登基前,三子精神状况欠佳。登基后,王莽只能立年纪最小的四子王临为太子。
当然,王莽不会公开这不光彩的原因,而是以曾见符命为由,称王临为“洛阳之主”,暗示天命所归。
但王临刚立,就患重病,长时间未愈。素信天命的王莽心中疑虑加深。
在王莽做皇帝、王临为太子期间,孙辈们也接连遭遇不幸。
王宇遗腹子王宗长大后,逐渐了解父母悲惨遭遇,还与被流放的舅舅一家联系。他心怀不满,画了自己穿天子服的画,刻了自封继承皇位的印章。
这些行为很快被王莽发现,且发现了他与舅舅家通信,认定为造反罪证。15岁的王宗未等审讯,选择自尽。
随后,王宗姐姐王妨因婆媳矛盾闹出人命,也自杀身亡。
面对孙辈们的死亡,王莽无动于衷,但皇后孝睦难以承受打击,先前失去的两个儿子和王宇的后代相继离世,她悲痛欲绝,哭瞎了双眼。
为安慰妻子,王莽让太子王临进宫侍奉皇后。
谁料王临进宫后,便陷入麻烦。
皇后身边侍女原碧成为王临的情人。表面上,这似乎无大碍,然而王莽表面清高,实际上曾私通原碧。
在两个兄长与侄孙惨死阴影下,王临对王莽的残酷心存恐惧,深感自身难逃厄运。
恐惧与私情驱使他走上弑父的危险道路。
然而,王莽早有所觉,尚未等王临行动,就将其废黜。
废太子的原因并非王临与原碧的关系,而是一场宫中发生的大风灾。
当年七月,一场罕见大风吹倒了西厢宫殿和一棵百年老榆树,榆树倒塌压垮了东永巷围墙。
当时盛夏,大风并不罕见,但彼时人们信天象与人事相应,宫中灾难被视为天谴。王莽必须为此给出解释。
十日后,王莽对外宣布:东永巷被压垮的是太子王临妻妾住处,故天意昭示王临尚有同母兄长在人世,不宜继位。
王莽靠伪造符命和祥瑞登顶,深知解读天象权力在己手。废太子理由显然是借口,真实原因或许是长期对王临不满。
史书未详述王莽为何对当了11年太子的王临失望,也未记载废后继储君是谁。王临就这样被莫名废黜。
废后,王莽遣王临往洛阳。孤独无助的王临写信给母亲,诉说心中惶恐:他已30岁,父亲早已逼死两兄长,心惧厄运降临。
此信被王莽知晓,引发怀疑。正巧妻子去世,他暂时未深究,只命王临不得返京奔丧。
葬礼完毕后,王莽严查王临,与原碧等人刑讯,揭露王临私情及弑父阴谋。
愤怒震惊的王莽,对王宇王获时的“义灭亲”自信不再,面对儿子欲弑父,反倒心生畏惧。
他秘密灭口参与审讯人员,掩盖真相,并命人送毒酒给王临。
但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王临,选择了自己的抗争:拒绝毒酒,自刺而死,成另一种形式的叛逆。
王临死讯公布时,王莽避谈弑父及赐死原因,只称王临违背天命早逝,以维护家庭形象。
正当此时,王莽唯一剩下的嫡子王安也病逝。
王安是王临三弟,按理应继太子位,但史书记载其“颇荒忽”,或因精神疾病,或因见兄长惨遭灭顶,装疯自保,总之不适合继承皇位。
因此,王莽选择立王临为太子。
王临获罪、王安病重,王莽忧心忡忡,担心四嫡子全数陨落。
他忆起还有两个儿子王兴、王匡,是当年被驱回新都时,与侍女所生。
当时王莽塑造道德模范形象,甚至不近美女,怎能承认这两庶子?
所以王莽回长安后未携带二人,登基后也未封王。
但眼见无子继承危机,王莽不顾形象,以王安名义写书,主张虽然生母卑微,二人仍为皇子不可弃。
他派人将二人接至长安,但仅封为公,不授王爵。
此时为公元21年,距新朝覆灭、王莽遇害仅两年。
史书记载王兴、王匡生平寥寥,推测赤眉军攻破长安时,他们被当作陪葬品,随王莽一同殒命。
回看四嫡子,次子王获虽因杀奴婢罪而被逼自尽,表面上似乎合乎“杀人偿命”,但他死于父亲的严苛。
嫡长子王宇则因不满王莽残酷对待汉平帝母子而死,其死暴露王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