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唐朝历史上一个特别关键的事儿 ——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知道,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可为啥在玄武门之变里,他就那么轻易地被李世民给控制住了呢?这背后的故事,可复杂了去了。
李渊能当上唐朝开国皇帝,其实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他出身特别好,那可是贵族家庭。他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世袭唐国公的爵位。而且啊,他还是隋炀帝的表弟,这身份够牛吧?二是他运气也不错,有李世民这么个军事奇才儿子。唐朝的半壁江山,差不多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像薛仁杲、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这些厉害角色,全是被李世民平定的。
说起来,李渊刚起兵那会儿,表现得挺犹豫。毕竟起兵谋反可是重罪,失败了要诛三族的,他能不慎重嘛。那时候,李世民才十八九岁,年纪轻轻就已经有反隋的谋略了,野心不小。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李世民利用李渊起兵。李渊当时是太原留守,有资源、有地位,家族势力又大,招募士兵相对容易。李渊起兵后,刘文静和李世民给他提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建议:一个是向突厥称臣,另一个是攻取长安作为根据地。李渊一开始不太愿意向突厥称臣,后来还是被李世民说服了。联合突厥这步棋很关键,在政治上能得到突厥人的帮助,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毕竟李渊刚建立政权,实力不强,需要突厥人的支持。从起义开始到入主长安,李渊感觉很多时候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而这个背后的关键人物,就是李世民。
从军事能力上看,李渊确实不太行。他唯一亲自指挥过的仗,就是霍邑之战,这是李渊从太原南下长安的第一战。打到一半,天老下雨,粮食运输也不畅,后方还传来谣言说刘武周要攻打晋阳,李渊就想退兵了,还好李世民和李建成劝住了他。后来到了长安,李渊就不太愿意再出战,而是派部将出去打仗。要不是李世民特别能打,他这个开国皇帝的权力,说不定早就被人夺走了。你想啊,哪个当甩手掌柜的开国皇帝,如果不亲自率军作战,很容易就会被人架空。像刘武周派宋金刚攻打晋阳,留守的李元吉弃城逃走,李渊起初想放弃河东之地,又是李世民劝阻了他。李渊先派李仲文、姜宝谊攻打宋金刚,结果两人被打得全军覆没,主将都被俘虏,李仲文逃了回来,姜宝谊则被杀了。李渊又派裴寂率军攻打宋金刚,裴寂同样被打得大败。没办法,李渊只能派李世民出战,李世民这才打败了宋金刚,收复了整个河东及晋阳。李渊打仗的能力,甚至还不如他女儿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在鄠县起兵,依靠家族招募亡命之徒以及附近的起义军,一下子就聚集了 7 万人。李渊的族弟李神通也招集了数千人,李渊的女婿段纶也聚集了数万人支持李渊。你瞧,李渊这子女都挺厉害,能帮他招募这么多人马。
政治上,李渊的能力也不咋地。李世民俘虏的薛仁杲、窦建德都被李渊杀了,李靖俘虏的萧铣也被李渊杀了。特别是杀窦建德,导致了刘黑闼的叛乱,平定叛乱花了很长时间,这就能看出李渊有点短视。再看看李世民,他打仗俘虏了很多将领,基本上都不杀,包括胡人首领。李世民灭亡东突厥后,还善待颉利可汗。这么一对比,谁高谁下,一目了然。李渊在识人用人方面也不行。李元吉、宇文歆守并州时,李元吉胡作非为,敌人都快打来了,他还在打猎,宇文歆劝说他也不听,宇文歆上报李渊,结果李渊还要杀宇文歆,幸亏李纲劝说才保住了宇文歆,李渊这简直有点黑白不分了。李元吉多次建议李渊杀李世民,李渊也没什么行动。后来李渊还想让李世民到洛阳,就像西汉时期的梁孝王那样,这想法简直是在分裂唐朝,可见李渊能力确实不咋地。
到了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身边的禁军竟然全部倒戈,转而支持李世民。所以尉迟敬德才能轻轻松松地控制住李渊。你说,身为皇帝,连禁军都掌控不了,这能力能行吗?被李世民架空并夺权,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李渊已经 60 岁了,在那个医疗不发达的年代,这年龄算是高龄了,身体状况肯定大不如前。大臣们心里也清楚,李渊估计也当不了几年皇帝了。而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战功赫赫,威望极高,身边还笼络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相比之下,李渊这边的心腹势力,就显得弱了些。而且,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肯定是精心布局,把皇宫都给控制得死死的。李渊被孤立起来,和心腹们无法接触,想找人出谋划策都不行,也没法传递信息,只能干着急。
这么看来,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中轻易被李世民控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自身能力不足,又碰上李世民这么个厉害角色,再加上年龄、局势等因素,想不被控制都难呐。好啦,今天关于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控制的事儿就讲到这儿啦。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内容,别忘了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愿点赞的朋友都能发大财哟!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