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蜀汉这政权真是命途多舛。刘备前半生东奔西跑,关羽张飞这帮老兄弟愣是没折一个,结果地盘越大,仗越狠,大将倒得越多。尤其是夷陵和绵竹这两仗,简直是蜀汉的“断头台”——一次死了七个大将,一次赔上五个,连带着江山都打没了。啧,真是越想越憋屈。
一、夷陵之战:一把火烧光蜀汉家底
嗯,先说说夷陵这茬儿。刘备称帝后头一回御驾亲征,带着满腔怒火要给关羽报仇,结果呢?被东吴一个“无名小卒”陆逊摁在地上摩擦。陆逊这小子,蔫儿坏——憋着不打正面,专等蜀军在树林里扎营,一把火全给点了。
当时惨成啥样?《资治通鉴》写的是“死者万数”,我估摸着得有好几万吧,漫山遍野全是焦尸。刘备要不是60岁还硬朗,翻山越岭跑得快,差点就被孙桓那小子活捉了。差点忘了说,殿后的傅肜是真汉子!手下全死光了,他一人横刀立马,吼着“吴狗!汉将岂降贼?”力战而亡。还有张南、冯习,这俩大将连反应都没来得及,直接被吴军砍了脑袋……沙摩柯更惨,五溪蛮的猛人啊,愣是乱军中被剁成肉泥。
最冤的是文官。马良和王甫,本来舞文弄墨的手,硬生生被乱兵捅死。程畿倒是拎起戟反抗了,可一个书生能顶啥用?最后血溅三尺。唉,七员大将啊,一把火全交代了。刘备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你说这仗打的,图啥?
二、绵竹之战:诸葛三代的血色终章
然后呢?然后蜀汉就只剩一口气了。等到绵竹之战,那真是……悲壮得让人喘不过气。为啥?因为领军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华阳国志》写这段时,字里行间都滴着血。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堵在绵竹。37岁的他,和他爹一样执拗,直接斩了邓艾的劝降使,摆开阵势硬刚。这场仗可没啥计谋,纯纯的肉搏!刀砍进骨头的声音,战马嘶鸣混着惨叫……诸葛瞻冲在最前,身中数箭还挥剑砍杀,最后力竭倒地。他倒下的瞬间,蜀军的魂就散了。
黄崇(黄权之子)红着眼冲上去,李球(李恢侄子)抡着长枪往里扎,张遵(张飞孙子)更是吼着“张家无懦夫!”杀进敌阵——结果呢?全都没回来。最扎心的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看着父辈们的尸体仰天长啸:“父子受国恩,不杀黄皓误国啊!”说完策马冲进魏军,求死殉国。
五员大将,全是名门之后,全死在一场明知必败的仗里。然后?然后邓艾就兵临成都了。刘禅倒是干脆,直接投降。蜀汉?没了。
三、为啥这两仗输得这么惨?
夷陵输在轻敌。刘备带着复仇的怒火,硬是把大军拉进树林扎营,陆逊一把火教你做人。绵竹呢?输在气数已尽。诸葛瞻再忠勇,也架不住蜀汉朝堂早已烂透——黄皓专权,姜维被掣肘,后方粮草都凑不齐……
话说回来,这些将领的牺牲值不值?傅肜、诸葛尚他们,明明能退却偏要死战,图个忠义之名?还是不甘心?唉,谁知道呢。历史的残酷就在这儿:你用命换来的,可能只是史书里一行“力战而亡”的记载。
有时候瞎琢磨,蜀汉像一场烟火。夷陵烧掉了老臣根基,绵竹炸尽了新生血脉。12员大将的命,堆出一个王朝的句号。剩下刘禅在洛阳乐不思蜀……你说,刘备若地下有知,会不会捶棺材板?
等等,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儿——陆逊后来被孙权逼死,邓艾也被司马昭猜忌诛杀。害,历史的刀,饶过谁? #创作狂飙热血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