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陈赓同志在上海不幸被捕,成为国民党军的囚徒。他被关押数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忍受了严酷的拷打,还有敌人的威逼与诱降,但陈赓坚韧不拔,最终被释放。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出狱时,蒋介石亲自到场送行。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军队中的杰出将领,另一个是国民党的核心领导人物,二人政治立场对立,彼此敌对,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1924年6月,广州黄埔军校正式成立,而蒋介石早在5月便被任命为该校的校长。陈赓则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算得上是蒋介石的学生。在军校时期,蒋介石对陈赓表现出了相当的赏识和关照。
时光进入1925年,国民革命军展开了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作为总指挥,陈赓则担任第一纵队第四团的连长,参与进攻惠州。当时的惠州由陈炯明领导的地方军阀势力掌控,反抗意志极为强烈,攻城战异常激烈。在这场战斗中,陈赓身先士卒,他奋勇杀敌,仅用两天时间便成功帮助东征军攻占了惠州城。
陈赓在攻城战中的英勇表现,令蒋介石更加青睐他,于是将其调至总指挥部担任警卫员。攻占惠州后,东征军兵分三路进行扫荡,蒋介石带领陈赓所在的总指挥部前往紫金、河婆一带进军。27日,第三师在华阳与敌军遭遇,战斗中,第三师惨败,连蒋介石的指挥部也被敌军冲散。在此危急时刻,蒋介石准备自杀,因深感自己已无法挽回局面。陈赓见状,果断上前制止,劝解蒋介石:“胜败乃兵家常事,您是军中总指挥,不能因一时挫败轻生!”蒋介石听后恍若梦醒,最终决定放弃自杀念头,陈赓也成功组织警卫员保护蒋介石脱险。
此时,二人的关系虽依然受到政治立场的制约,但已经渐渐变得亲近。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陈赓留在身边担任参谋,但陈赓始终婉拒,表示自己更喜欢直接带兵作战。然而,尽管如此,二人政治上的分歧并不明显。
但随着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陈赓开始认识到蒋介石的政治狭隘,并逐渐与之产生对立。陈赓不但拒绝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还公开表示自己坚定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这一转变令蒋介石非常愤怒。陈赓还在此时宣布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并宣布将一心为党效力,不再为国民党效忠。蒋介石的怒火更加汹涌,但陈赓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与国民党彻底断绝关系。
随着蒋介石对陈赓进行持续的劝降,陈赓在1932年9月因伤势被送往上海治疗。在治疗期间,陈赓还多次会见鲁迅先生,向他讲述革命斗争中的点滴经历,鲁迅也对这些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陈赓。在准备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职时,他在剧院中偶遇曾为他工作过的背叛者陈连生,二人一番交谈后,陈赓被叛徒出卖,最终被捕。
被关押在租界的巡捕房中,陈赓经受了无数酷刑,但他始终没有低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得知此事后,蒋介石派遣宋美龄前来进行交涉,并尽力让陈赓屈服。然而,蒋介石的努力始终未能改变陈赓的决心。陈赓在审讯过程中坚决表示:“你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压迫自己的同胞。”
最终,蒋介石决定将陈赓转送至南昌,打算亲自劝降。蒋介石此时显然有意拉拢陈赓,他不仅派出了曾与陈赓有过交情的邓文仪进行劝说,且希望通过物质诱惑迫使陈赓屈服。然而,无论如何软硬兼施,陈赓依然坚决拒绝蒋介石的劝说,甚至在面对蒋的亲自劝解时,毫不客气地揭示了蒋介石执政下人民的困苦:“校长,您瘦了,但天下的百姓更加瘦,难道这不是您的错吗?”
在蒋介石的强压下,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宋庆龄及民盟等民主派的公开呼吁,使得蒋介石最终不得不释放陈赓。虽然蒋介石一再表示希望陈赓能改过自新,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出狱后的陈赓重新回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但他依旧受到了来自内部的怀疑。特别是王明在陈赓被捕期间曾做出过极端的推测,认为陈赓必定叛变。然而,在周恩来的力保下,陈赓的名誉得以恢复,逐渐融入了革命的大家庭。
1949年4月,陈赓率领第4兵团第13军攻占了南昌。这是他第四次来到南昌,而这一次,他带领解放军进入了这座曾经令他屈辱的城市。蒋介石得知消息后愤怒至极,而陈赓则感慨万千。他在日记中写道:“曾在此为阶下囚,今日却为此城之主人。”在那个时刻,陈赓无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胜利与尊严。
蒋介石对陈赓的情感复杂而矛盾,他一方面深知陈赓的能力,希望能将其拉拢到自己一方,另一方面,陈赓的理想和信念又让蒋介石无法容忍。尽管如此,陈赓依然坚定地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并最终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