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为何不用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三国史料用五个字给出了答案
创始人
2025-09-21 17:34:52
0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它似乎与现代军用“机器人”中的“机械大狗”颇为相似。尽管如此,依旧存在一个疑问:在没有内燃机和电池的三国时期,这种运输机械究竟是如何获得动力的?

木牛流马的动力来源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然而,仔细审视三国时期的史料,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个更为复杂的疑问:诸葛亮虽然发明了木牛流马,但刘备在带兵作战时为何从未使用过?难道诸葛亮是刻意保密,不愿将这一“神奇之物”展示出来,还是刘备根本不相信木牛流马的实际作用,认为它不过是徒有其表?

史料中明确记载了诸葛亮在《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中的描述,提到诸葛亮曾使用木牛流马运送军需物资:“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可见,木牛流马确实曾被投入使用。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在建兴九年的祁山之战中,诸葛亮成功击败了魏国的司马懿,甚至斩获了大量战利品。尽管如此,诸葛亮在战后因粮食短缺而不得不撤军:“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即使在接下来的建兴十二年的祁山之战中,诸葛亮依旧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显然,木牛流马并未能解决诸葛亮面临的粮草运输问题。即便如此,刘备在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时却没有考虑使用这种“神奇”的设备。按照史料记载,诸葛亮并未亲自参与汉中之战,也没有阻止刘备发动讨吴战役。虽然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时,面临着兵源和补给的困境,但蜀军在诸葛亮的支持下,终于在西川的尽力支援下坚持到了曹操撤军:“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曹军)亡者(逃兵)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在汉中之战中,由于粮草供应严重不足,甚至连妇女都被征集来为前线运送粮草。如果木牛流马真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神奇,为何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发挥作用?

小说中的木牛流马,给人一种似乎能够打破能量守恒定律的感觉:“木牛流马皆造完备,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牛马皆不食水,可以轻运,昼夜不绝。”李渔在评点《三国演义》时幽默地说道:“今人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想从此得来。”对此,毛宗岗则回应道:“今有人要便宜着,谚讥之云:‘又要马儿不食草,又要马儿走得好。’惜其未得孔明之法也。”在古代,大家都知道马不吃草就跑不动,而现代人也知道,汽车不加油或者不充电是无法启动的。木牛流马的设计似乎能突破这些基本的常识,令人感到既好奇又怀疑。

然而,木牛流马实际上并没有解决粮草运输的困境。细读三国史料,我们可以从《魏氏春秋》中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木牛流马的行进速度极慢,仅能达到每日二十里的距离。换句话说,它的效率远低于人类的步行速度。一天的时间,木牛流马只能走完人类两个小时的路程。因此,在战事紧急、粮草匮乏的情况下,木牛流马显然不是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虽然木牛流马的速度较慢,但如果负载较少,理论上可以行得更快。“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这意味着,如果用几头木牛流马拉载,速度可以提升,但如果数量太多,整体速度就会受到拖慢。所以,对于大规模的运输任务,木牛流马只能在轻装情况下发挥作用。

《三国演义》中对于木牛流马的描写,并非凭空臆造,而是出自东晋史学家孙盛所著《魏氏春秋》:“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从孙盛的描述来看,木牛流马的构造颇为复杂,且其设计类似于一种双轮车,虽然这在古代的独轮车技术背景下算是一个创新。

但不管如何,木牛流马的速度显然不够快。它每走四步,距离仅能增加六尺,这在战场上显然是不能满足快速运输的需求。因此,无论是在汉中之战,还是在与陆逊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选择使用木牛流马进行粮草运输,显然并非诸葛亮有意隐藏这一技术,而是因为当时的战况并不需要。

以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智慧,他绝不可能将木牛流马的设计隐匿不传。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弩,虽然许多人早已有所使用,但诸葛亮还是对其进行改进,最终大放异彩。

至于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当前有三种主流猜测:第一种是造型独特的独轮车;第二种是普通的独轮车;第三种是人力驱动的四轮车。这三种猜测均出自盛巽昌的《三国演义补正》。哪种猜测更为准确,目前尚无定论。木牛流马的动力来源和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迷,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思考。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赛 肯... 中新网陕西榆林9月21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21日上午,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两...
原创 从... 公元626年,正是大唐武德九年。此时,唐帝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历了兄弟反目、腥风血雨的“玄武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登云:在...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
原创 靖...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很高兴与您一起探索历史、进行深刻思辨。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我们是否能设想第二...
原创 西... 西岐打朝歌打了多少年?千年烽火中的生死博弈! 西岐与朝歌的战争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算起,到平定“三监...
原创 读...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从隐忍到摧枯拉朽 秦国并不是最早崛起的诸侯国,但却是最终实现统一的国家。最初,没人...
原创 黑...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持续了四百多年的黑暗时期,成为了非洲黑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痛苦经历。为了追逐巨...
原创 “... 中国自古便注重家族传承,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古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与智慧。自周代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
原创 乌...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罗... 1956年年底,总后勤部的领导班子迎来了重要的调整,此时洪学智毫无悬念地被任命为部长。而邱会作则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