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9年一名志愿军爱上朝鲜姑娘,放弃国籍留在朝鲜,后来怎么样?
创始人
2025-09-21 17:36:00
0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志愿军老兵的王兴复,身处异国朝鲜,经常独自倚靠在墙角,坐在柔和的月光下,目光遥望着远方的故乡中国。他时而陷入沉思,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牵挂:“那边的乡亲们如今可还安好?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展如何?农民们的生活有没有变得更加富裕?”

他的妻子吴玉实,一个温柔贤淑的朝鲜女子,察觉到了他的忧愁,用不太流利却温柔的中文轻声安慰道:“你们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咱们总会有回家的那一天。”

那么,这对跨越国界的恋人究竟是怎样相遇相知的?身为志愿军的王兴复为何会驻扎在朝鲜?最终他们是否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呢?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于烽火中的新中国人民政权才刚刚站稳脚跟。历经数千年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满怀期待地跟随共产党领导,准备改造旧世界,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中国及亚洲新兴政权不断进行挑衅和骚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既然道理无法说服他们,便只能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向这些“豺狼虎豹”明确表达中国和亚洲人民坚决的立场。

由此,一场多国参与、利益纷繁复杂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一开始,中国经过深思熟虑,立即坚定地站在了朝鲜人民的一边。在毛泽东主席“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号召下,那支曾经解放全中国的百万雄师再次整装待发,气势磅礴地跨过鸭绿江,投身到帮助朝鲜人民抗击西方霸权的战斗中。

王兴复正是这支铁军中的一员。

响应国家的号召,年仅19岁的王兴复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军。他所在的团被编入了志愿军第四兵站,承担着运输和保障前线物资的重要职责。兵站里的战士们不仅负责将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战事稍有缓和时,他们还会参与朝鲜百姓的新生活建设,这段经历为王兴复日后的命运埋下了重要伏笔。

王兴复早年接受过几年教育,这在新中国初期是十分难得的。凭借着文化优势和踏实肯干的态度,他的职位逐渐提升,最终成为参谋处的一员,有机会接触兵站的高级领导,这为他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老百姓同仇敌忾,严明的纪律和真诚的帮助让我军迅速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认可。朝鲜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协助后勤工作,而志愿军士兵们也时常在完成任务后帮助重建家园。

王兴复为人诚恳,办事认真,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后,他对这些受苦百姓充满了同情,也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更加痛恨。

联合国军打着“正义”的旗号,实际上为了战争胜利不择手段。朝鲜的工厂、农田和民居频繁遭到轰炸,火光冲天,许多百姓家园被毁,生活本已艰难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迫切盼望着志愿军赶走侵略者。

王兴复结识了一个战争中的普通家庭。战争初期,这家有两个儿子的父母先后失去了他们的孩子,儿子们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失去子女的父母悲痛欲绝,日夜以泪洗面,最终父亲因悲伤过度卧病在床,只剩母亲和女儿相依为命。

王兴复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万分痛惜,他把这家的女儿吴玉实当作自己的妹妹,承担起哥哥和儿子的责任,帮助她们干重活,还经常分给她们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

两人一起在河边散步,携手洗衣,合力修缮房屋。长时间的相处和互助,让这对原本语言不通的男女渐渐萌生了情愫。可就在这时,一则重要消息传来,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

前线大军奋勇作战,最终将敌人击退。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这一消息本应是全民欢庆的时刻,王兴复也跟随人群热烈鼓掌欢呼,但他的心情却逐渐沉重起来:战争结束了,我该回家了,可是玉实她怎么办呢?

1954年9月,志愿军开始分批撤回国内。王兴复所在的后勤部队属于最后一批,因为他们还要留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虽然知道总有一天会回国,但他早已向吴玉实承诺过,要与她共度余生。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做出一个大胆的选择——留在朝鲜。

当时军规明文禁止志愿军与朝鲜女子通婚。

但为了爱情,王兴复勇敢地找到领导,表达了对吴玉实的深情。领导通情达理,虽不能破坏规定,却不愿拆散这对在苦难中相识相爱的情侣。于是,领导帮他向上级递交了申请,寻求高层指示。

经过中朝两国高层的反复协商,终于达成妥协:王兴复主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朝鲜国籍,这样便不受军队婚姻限制,可以光明正大地娶吴玉实。

历经多方审批和手续后,王兴复和吴玉实终于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合法婚姻认可。

由于王兴复文化水平较高、能力出众,他很快被安排到朝鲜第三华侨小学任校长。两人共同努力,不忘战争年代的艰辛,将小家庭经营得温馨而有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后落叶归根象征着回归故乡的情怀。如今家庭幸福的王兴复,在月圆之夜望着那轮金黄的明月,心中不禁开始思念起故乡。

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1967年,王兴复一家申请退出朝鲜国籍,重新加入中国国籍。经历多次辗转后,他终于踏上了这片曾让他含泪度过青春的土地。

1981年,王兴复一家在中国辽宁海城定居,最终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愿望。

王兴复和吴玉实的爱情故事成为中朝友谊的象征,他们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为了年少的爱情,王兴复选择留守异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最终却依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赛 肯... 中新网陕西榆林9月21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21日上午,2025榆林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两...
原创 从... 公元626年,正是大唐武德九年。此时,唐帝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历了兄弟反目、腥风血雨的“玄武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登云:在...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
原创 靖...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很高兴与您一起探索历史、进行深刻思辨。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我们是否能设想第二...
原创 西... 西岐打朝歌打了多少年?千年烽火中的生死博弈! 西岐与朝歌的战争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算起,到平定“三监...
原创 读...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从隐忍到摧枯拉朽 秦国并不是最早崛起的诸侯国,但却是最终实现统一的国家。最初,没人...
原创 黑...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持续了四百多年的黑暗时期,成为了非洲黑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痛苦经历。为了追逐巨...
原创 “... 中国自古便注重家族传承,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古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与智慧。自周代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
原创 乌...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罗... 1956年年底,总后勤部的领导班子迎来了重要的调整,此时洪学智毫无悬念地被任命为部长。而邱会作则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