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东北地区的第一缕炊烟究竟从哪里缓缓升起,又是怎样渐渐弥漫开来,笼罩这片辽阔的土地的吗?
沿着时间的长河,我们一起穿越回东北的过去与现在,探寻它的历史脉络。
约在170万年前,中国西南地区的“元谋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序幕。那么,东北地区的人类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大约50万年前,辽宁本溪的“庙后山人”被称作“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很可能正是他们揭开了东北人类历史的序章。
28万年前,辽宁营口的“金牛山人”完成了从猿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重要跨越,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逐步演进。
距今大约4000至10000年前,辽河流域孕育出辉煌的“红山文化”,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那时,制作精美的玉器尤为闻名,成为文化的象征。
公元前4000年左右,黑龙江兴凯湖周围,肃慎族群创造了东北地区早期文明的代表——“新开流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了古代肃慎人在渔猎、狩猎与农耕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约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夏朝时期,商族的祖先高辛氏曾游牧于渤海之滨。据《荀子》记载,高辛氏的儿子契居住在赤峰西辽河老哈河源头一带,这一区域属于今日的东北。
到了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东北北部逐渐形成了“肃慎、秽貊和东胡”三大民族,并建立了政权,每年向周朝进贡。周武王曾言:“肃慎、燕、亳,吾北土也。”由此,东北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华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辽东郡,辖区大致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的东起点正是辽东,东北自此归秦朝管辖。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东北,灭亡占据朝鲜半岛的卫氏势力,使东北连同朝鲜半岛纳入汉朝版图,设立四郡治理此地。两晋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北方民族如鲜卑、匈奴南下,开发东北并建立政权。
隋唐初期,高句丽民族崛起,先后灭亡汉朝四郡,建立高句丽王国,对隋唐政权形成威胁。后来大唐灭高句丽,在此设立安东都护府以管辖东北。
约公元700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自称“震国王”,建立了“渤海国”。其领土涵盖今天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部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通过与唐朝的文化和贸易交流,渤海国迎来了鼎盛时期,被誉为“海东盛国”。
916年,辽河上游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926年灭亡渤海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朝鼎盛时期,疆域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霸县和山西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从此揭开中华历史上北方民族对南方政权压力的序幕。
1113年,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军占领松花江流域,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国都设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金朝建立后继续扩张,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鼎盛时期,金朝疆域南越黄河,直达淮河北部和秦岭东北大部,甚至一度进逼长江沿岸。
1287年,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统辖整个东北地区。
1371年,明朝在辽东设立定辽卫都卫;1375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理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又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女真各部,压制李氏朝鲜,巩固东北统治。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后来定都沈阳。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明朝覆灭,清朝统一全国,成为又一由东北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后日俄双方瓜分东北。
1918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掌控东北。1928年,张作霖遇害,张学良继任,归顺南京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将长春改名为“新京”。1934年,溥仪登基成为伪满洲国皇帝。
1945年,苏军进军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洲国瓦解,东北重获解放。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誉为“共和国长子”。东北重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东北,这片富饶且历史悠久的土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