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整个明朝几乎都有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倭寇就消失了?
创始人
2025-09-21 15:32:04
0

戚继光有句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这诗里藏着他那个时代的无奈。那时沿海倭寇闹得凶,百姓日子不得安宁,性命家产都悬着。

明朝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打倭寇,仗就没停过。而到了清朝,没费多大劲,倭寇居然就没了。那些倭寇到底去哪了?

不少人都听过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他带着官兵在海边抗击倭寇,还研究出专门对付他们的刀和阵法。即便这样,也没能把倭寇连根拔起,顶多是吓住他们,让他们不敢随便上岸。

其实倭寇早就在元朝就有了,后来慢慢坐大,到明朝时,势力已经能跟明朝对抗。当然,真要正面硬刚,他们还是差远了,只能靠偷袭、骚扰这套游击战过日子。

倭寇为啥会出现?说到底还是为了钱。最早的时候,他们大多是日本的走私商人,身边带着些雇来的武士,负责看船护货。

日本官府那时管得严,不准随便跟大元做生意。这些商人觉得,跑一趟海成本太高,正常买卖不划算,就动了歪心思。他们手里有武士,就开始抢中国商船。船上的商人没办法,为了活命,只能把货交出去。

本指望官府能出来管管,可元朝那时朝廷自己都乱成一锅粥,当官的只顾着争权夺利,哪有空管海边百姓的死活。就这么放任不管,倭寇越来越大胆,到明朝时干脆成了海上强盗,不光抢东西,还想占沿海的地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想过解决这事。他派人跟日本打招呼,希望两边一起动手,把倭寇清干净。没想到日本正忙着内战,南北朝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搭理这些海盗。没办法,只能靠明朝自己的军队硬扛。

说起来,明朝国力不算弱,军队有几十万。可这三百年里,就是没能把倭寇彻底解决。这些倭寇实力其实有限,日本那时也没实力跟明朝叫板。按说官军应该能轻松把他们打垮,可事实压根不是这样。

倭寇总在沿海一带作案,时不时就上岸抢一把。官军虽说人多,却经常吃败仗,损失不小。

为啥倭寇这么难除?主要有三个缘故。

第一是倭寇人数虽然不多,但分布太广,还特会藏。有些倭寇平时穿得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混在人堆里看不出来。他们也不扎堆,一般就十几、几十个人一伙,暗地里互相帮衬。

那时候没电话没网络,消息传得慢。想摸清倭寇的行踪,太难了。他们不像正规军那样成百上千人一起行动,根本抓不住他们的动向。

每次交手,倭寇总能凭着人少灵活的优势,以少胜多。他们没那么多规矩束缚,跑起来也快。

第二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朝廷本想靠这个挡住倭寇,没想到把沿海的贸易和经济全搞垮了。老百姓没法过日子,有些人为了活命,只能偷偷跟倭寇勾结,搞走私买卖。

这么一来,倭寇就能知道明朝这边的消息,还能靠着这些人里应外合,偷偷摸上岸。嘉靖年间有记载,说倭寇里一半以上都不是日本人,都是沿海的百姓和商户。朝廷这政策,算是帮了倭寇的忙。

第三是倭寇已存在多年,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组织和规模,在明朝沿海还有据点。日本国内经常打仗,老百姓日子苦,与其在家等死,不如跟着倭寇来中国碰碰运气。这种情况下,想把他们彻底清干净,几乎不可能。

可到了清朝,情况就变了。没打几仗,倭寇居然就销声匿迹了。明朝打了三百年都没搞定的事,清朝咋就这么轻松?

其实跟清朝的本事关系不大,主要是时代变了,两边的局势都不一样了。

日本的德川幕府崛起,之前日本分裂成南北朝,打了好些年。德川家康把国家统一了,开启了江户时代,这是日本少有的安稳日子。他上台后就搞闭关锁国,把海上贸易的港口全封了,专门抓偷渡和走私的人。

清朝这边,也采取了类似的办法。朝廷设了海关,只留一两个港口对外开放。来往的船和人,都要严查,出海得办手续、登记身份,不然根本不让走。这么一来,倭寇想混进来就难了。

更重要的是,两边都在打击走私。不是正经渠道来的中国货,根本卖不出去,也没法转运。倭寇抢了东西也换不来钱,谁还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干这事?

还有,清朝稳定下来后,开始收复南方的地盘,连台湾都收回来了。后来还建了专门的海军,海边的防卫严了,倭寇想上岸抢东西,难度就大多了。

这么一看,清朝时倭寇消失,其实是两边一起使劲的结果。日本国内不乱了,开始管自己人;清朝这边政策对路,防卫也跟上了。

两相结合,折腾了几百年的倭寇之患,才算真正画上了句号。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全运会丨现代五项(老五项)男子... 9月21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现代五项(老五项)男子个人决赛中,湖北队选手陈柏良获得冠军...
原创 北... 在经历了又一次长达近百年的战乱动荡之后,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时代。尽管史学界许多专家...
张辽不阻止,夏侯惇与关羽不死不... 关羽白马坡斩颜良、延津口诛文丑,曹营诸将大多把他视为神人,连许褚也不能不承认自己不如关羽:颜良四刀阵...
原创 马... 长期以来,像苏格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地,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诉求与中央政府发生冲突,纷纷提出独立自治...
原创 清... 1947年9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在林总的精心指挥下,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随着东北战场形势骤然...
原创 不... 前言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六月的最后几天,吴国公朱元璋正在建康府中接待一位身形憔悴的来访者...
原创 他... 1977年,总后勤部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领导班子调整,张震被任命为部长,而政委一职已经空缺了两年。上级决...
长平之战中若赵国撤兵是否可行? 长平古战场,残阳如血。年轻的主将赵括,在最后时刻披上铠甲,率领绝望的士兵如潮水般扑向秦军壁垒,最终湮...
一习话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习近平...
原创 民... 宋代诗人苏轼在其《菩萨蛮》中写到女子缠足的情景:“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