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又一次长达近百年的战乱动荡之后,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时代。尽管史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并不完全认同北宋为第四次大一统王朝,原因主要是辽、西夏等政权仍占据了部分中华传统疆域,而这些地区在汉唐时期通常由中央王朝直接管辖,北宋未能实现彻底统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北宋前期的武将整体实力依然强劲,虽然未达到盛唐的辉煌高度,但与汉朝的军事水平相比也不相上下。
王全斌,字全斌,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是北宋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
关键词:灭后蜀
王全斌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个朝代,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收复关右四州和北伐辽国。北宋建立后,他联合慕容延钊成功平定了潞州李筠的叛乱,并配合郭进攻打北汉。公元964年,王全斌率军进攻后蜀,连克兴州、利州、剑门关等关键要地,仅用了六十多天便迫使后蜀君主孟昶投降。可惜的是,他在蜀地战事中纵容士兵肆意掠夺,导致后蜀民变叛乱,因而在历史上饱受批评。
慕容延钊,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宋初期名将,开州刺史慕容章之子。
关键词:平南平,平武平
慕容延钊出身于将门世家,擅长攻伐,先后参与北周与北宋的统一战争。南平政权又称北楚政权,位于湖北南部荆州附近,首都荆州,是高氏政权,俗称高赖子,是十国中最小的割据势力;武平政权是南楚被南唐灭亡后,由周氏在湖南建立的割据政权,首都长沙。由于武平内部叛乱频发,遂向北宋求援。宋太祖赵匡胤决心平定南平和武平,遂派慕容延钊由南平借道进入武平政权。在这一过程中,他顺势平定了南平政权,随后攻占长沙,最终灭亡武平政权。
潘美,字仲询,出生于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是北宋初期的重要将领。
关键词:灭南汉(挂帅),灭南唐(副帅),从平北汉,雍熙北伐
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深厚,宋朝建立后备受重用。北宋在消灭南平和武平之后,将矛头指向南汉。潘美受命出征南汉,攻破广州,俘获南汉君主刘鋹,使南汉灭亡。随后,北宋形成对十国中最大政权南唐的包围态势,潘美作为副帅辅佐曹彬攻占金陵,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北汉作为十国最后割据政权,依靠辽国的频繁南侵维持,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并在北汉周边布置重兵阻止辽军支援。最终宋军围困太原,迫使刘氏政权投降。公元986年,宋太宗发起三路北伐,起初战果显著,但东路主将曹彬在岐沟关战败,导致宋军被迫撤退。潘美和杨业负责西路掩护百姓撤退,但由于监军王铣指挥失误,潘美未能救援杨业,最终杨业战死,潘美因此受到惩罚,并在后世被丑化。
曹彬,字国华,出身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是北宋初期的一位严肃治军、重视军纪的名将。
关键词:平后蜀叛乱,灭南唐,雍熙北伐
曹彬深得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建功立业。平定后蜀期间,由于王全斌放纵士兵抢掠,后蜀将领爆发叛乱,最终由曹彬亲自率军平息叛乱,稳定蜀地局势。灭南唐时,曹彬为主帅,携副帅潘美攻破金陵,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在雍熙北伐中,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将,但孤军深入,遭辽将耶律休哥大败于岐沟关,宋军全线崩溃,北伐失败。
杨业,原名重贵,因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故常称为杨继业,出身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市),北宋初期名将,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
关键词:雁门关大捷,雍熙北伐
杨业擅长骑射,喜欢打猎。北汉建立后,他追随世祖刘崇,因勇猛善战被誉为“杨无敌”,屡次立功。北汉覆灭后归顺北宋。公元980年,辽景宗率十万大军进攻雁门。杨业率数千骑兵从西陉出击,绕至雁门关北方,配合潘美夹击辽军,大败辽军,斩杀辽国驸马萧咄李,俘获马步军指挥使李重诲,声威远扬。雍熙北伐时,杨业与潘美负责西路掩护百姓撤退,因监军王铣的逼迫出战,最终被俘,绝食三日后殉国。战后宋太宗降潘美三级官职,流放王铣。
李继隆,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是北宋初期名将,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
关键词:败辽耶律休哥
李继隆早年随宋太祖参与攻灭南唐、北汉,并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战果显著。雍熙北伐失败后,北宋处于防守态势,辽将耶律休哥展开反攻,但在唐河战役和徐河战役中连续败给李继隆,使宋辽局势趋于平衡。宋理宗时期,李继隆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高琼,字宝臣,出身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宋初期名将。
关键词:澶渊之盟
高琼年轻时性格桀骜不驯,甚至一度为盗匪,后来投靠晋王赵光义(宋太宗)。北宋时期,他先后参与灭北汉和雍熙北伐。公元1004年,辽圣宗率精兵二十万南侵,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动。宰相寇准坚持主战,请宋真宗亲征。真宗起初畏惧辽军,朝堂争议不断。高琼与寇准再度觐见,慷慨陈词:“宰相主战乃良策,若避敌迁都必动摇军心,望陛下亲征以振军威。老臣虽年事已高,愿效力死战。”促使真宗坚定决心亲征。真宗出征期间,高琼与寇准辅佐左右,适时进谏,稳固皇帝抗敌信心。澶州之战中,宋军伏弩射杀辽军先锋萧挞凛,重创辽军士气,最终促成北宋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实现暂时和平。
欢迎关注:超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