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王明和博古在党史上都是化名,张闻天(洛甫)为什么是本名?》中提到过,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张闻天同志的化名是“洛甫”。然而,鲜有人知的是,除了这个著名的化名之外,张闻天同志还有一个别称,即“思美”。这个别称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鬼将分享一些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1925年6月,党组织决定派遣张闻天同志前往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学习。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许多赴苏留学的学子们往往会选择一个俄文名字,以便于在当地的交流与融入。例如,蒋经国在苏联的俄文名为“尼古拉”,而秦邦宪(博古)同志则取了名为“博古良”,王明的俄文名字是“克劳白夫”等等,张闻天同志自然也有他自己对应的俄文名字。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张闻天同志在苏联求学期间的俄文名字叫“伊思美洛夫”。有趣的是,“伊思美洛夫”的发音与他的化名“洛甫”相近,这也成为张闻天化名为“洛甫”的原因之一。在留学的岁月中,他在许多场合都习惯性地使用“伊思美洛夫”,以至于许多同样在苏联学习的朋友们都能够熟知这个名字。
正因如此,那些了解张闻天同志留学经历的人便亲切地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思美”,这个外号直接源于他的俄文名“伊思美洛夫”。回国后,在红军的岁月中,张闻天同志大多数时间以来都保持着“洛甫”这个化名,而熟悉他留苏经历的人则沿用“思美”这个外号称呼他,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到来。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后,张闻天同志逐渐减少使用“洛甫”这个化名。而到解放战争期间,他再也不使用“洛甫”,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外号“思美”也因此渐渐无人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