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像苏格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地,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诉求与中央政府发生冲突,纷纷提出独立自治的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马来西亚分为两个主要地区: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砂拉越与沙巴,这两地被统称为东马。尽管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但它们在文化、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依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砂拉越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英国扩展殖民地的脚步遍布全球。在这个时期,砂拉越仍属于文莱帝国的统治范围,文莱苏丹登加王朝的代表班根丁·马哥达曾在砂拉越发现了丰富的锑矿资源,并开始在当地进行建设。然而,随着锑矿产量的增加,文莱苏丹的税收也随之提升,导致砂拉越的土著人民深感不满,纷纷发动反抗。而文莱苏丹对砂拉越内陆地区的控制逐渐减弱。
“砂拉越”这一名字据说来源于马来语中对“锑”的称呼。辉煌的锑矿资源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图中为辉锑矿的历史照片。
183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布洛克来到砂拉越,文莱苏丹为求稳定局势向他求助。1941年9月24日,经过一系列冲突后,文莱苏丹的代表木达·哈新与布洛克签订协议,将砂拉越割让给布洛克,并任命他为首长。布洛克家族继承了砂拉越的治理权,最终在1846年布洛克家族成为砂拉越的唯一统治者,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统治。
布洛克家族通过与文莱帝国频繁交易土地,使得砂拉越的领土不断扩大。1850年,砂拉越被美国承认独立。二战期间,砂拉越被日军占领,布洛克家族逃往澳大利亚。战后,布洛克家族回归砂拉越,但经济已经大不如前,家族内部也出现了争议。最终,布洛克家族决定将砂拉越的统治权交给英国。
英国殖民地的变迁
1946年5月17日,在经过激烈的议会辩论后,砂拉越的让渡法案以19票支持、16票反对通过,其中支持的主要是白人官员,而土著官员则全力反对。1946年7月1日,砂拉越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反对让渡的情绪在土著社会中并没有消散。安东尼作为反对派之一,始终宣称自己仍然拥有对砂拉越的治权,因此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驱逐,直至17年后才得以重返砂拉越。
沙巴的殖民历史
沙巴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早期也处于文莱帝国的控制之下。1658年,文莱帝国将沙巴北部和东北部部分领土割让给了苏禄苏丹国(现今菲律宾南部),作为其协助平定内乱的回报。经过多次领土转交后,沙巴的控制最终落到了英国商人阿尔弗雷德·登特手中。1882年,他成立了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开始以公司形式对沙巴进行政治与经济的管理。
最初,沙巴的土著人口以卡达山杜顺人为主,主要从事狩猎等活动。随着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的成立,外国移民,尤其是来自印度的锡克族,被引入沙巴,充当当地的治安力量,并逐步改变了沙巴的社会结构。公司还大力推动贸易,并建设了铁路,以促进农业发展,使得沙巴的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85年,西班牙与英国签订《马德里议定书》,英国承认西班牙对苏禄群岛的主权,交换条件是西班牙放弃对沙巴的主权要求。1946年,沙巴成为英国的直接殖民地。
砂拉越和沙巴的合并进程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从英国独立,而砂拉越与沙巴分别在1963年获得自治地位。砂拉越曾是左派势力活动的热点地区,而当时的马来亚与新加坡也处于左派政治的阴影下。为避免左派势力进一步扩张,英国提出了将马来亚、沙巴、砂拉越、新加坡以及文莱合并为一个新的国家——马来西亚的方案。
东姑阿都拉曼(马来亚联合邦的首任首相)与新加坡的李光耀都支持这个方案,因为这对马来亚与新加坡的未来发展极为有利。马来亚视此为平衡民族比例的机会(当时华裔人口占马来亚的40%),而新加坡则借此获得了马来半岛的丰富自然资源。
1962年,英国成立了葛波调查团,前往砂拉越和沙巴举行了50场公听会,以了解当地人民是否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虽然最初的反对声音较大,但最终调查团的结果显示,当地人民愿意加入马来西亚。与此同时,文莱苏丹最终决定放弃加入马来西亚的计划,继续维持作为英国保护国的地位,直到1984年才实现独立。
马来西亚成立与东马问题
1963年9月16日,《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签署,标志着马来西亚正式成立。这一天也被称为“马来西亚日”。然而,成立后的马来西亚很快遭遇了外部的反对,特别是印尼与菲律宾,这两个国家都对砂拉越和沙巴宣称有领土主权。印尼甚至以此为由,发起了印马冲突。
1965年,新加坡因政治理念的差异被逐出马来西亚,开始了独立进程。自此,马来西亚联邦内只剩下了马来半岛、砂拉越和沙巴。
东马的特殊地位与发展困境
马来西亚成立之初,砂拉越和沙巴虽然交出了外交与防务权,但依然保有许多特殊的自治权。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东马地区的移民事务由当地自行管理,这也是为什么前往东马和西马时,游客需要分别申请签证的原因。曾几何时,西马人民前往东马旅行甚至需要携带护照,而每次入境的停留期也仅有90天,这使得东西马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然而,东西马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政治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西马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生活习惯较为保守,而东马则由于长期受到英国殖民的影响,基督教徒人数众多,且社会风气更为开放。东马各族人民的关系相对和谐,族群之间的通婚也较为普遍,而西马则时常因种族问题而产生纷争。
东马的独立诉求与政治博弈
随着东马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东马的人民开始对西马联邦政府产生不满,甚至开始发出独立的声音。2012年,砂拉越便掀起了“砂拉越人的砂拉越”运动,第一次公开表达了自主权甚至独立的诉求。2021年12月,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了MA63协议的修宪案,恢复了砂拉越和沙巴与西马平等伙伴的地位。
2022年,砂拉越修改了宪法,提升了当地的政治地位,首席部长也被改称为“总理”,以体现其特殊地位。此外,砂拉越政党联盟也要求增加在国会中的席位,以争取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沙巴的“身份证计划”
相较于砂拉越,沙巴鲜少出现要求独立的声音,原因与“身份证计划”密切相关。1990年代,西马执政党巫统被指控向大量非法移民发放马来西亚身份证,从而改变了沙巴的人口结构,这些非法移民得以参与选举,影响了地方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