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七天七夜才诛完,都是“杠精”惹的祸
创始人
2025-09-21 13:33:04
0

“诛九族”是古代中国一种极为严酷的惩罚手段,通常一人犯错,便波及到亲朋好友,甚至整个家族。如此残忍的刑罚,通常是针对犯下大错之人。然而,历史上也有一些昏君滥用此法,肆意伤害无辜。虽然“诛九族”令人震惊,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更为严酷的刑罚——“诛十族”,这种惩罚适用的情况极为罕见。

“诛十族”是比“诛九族”更加残忍的手段,受此刑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历史中的绝对少数。而在那些被“诛十族”的人当中,有一位人物的命运尤为特殊。他没有做出危害国家的行为,也没有贪污受贿,甚至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能人,然而他却依然被下令“诛十族”。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位命运多舛的人,正是明朝时期的文臣方孝孺。方孝孺生于1357年,卒年为1402年7月25日。在他短短四十几年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令人痛惜的传说。方孝孺不仅才华出众,品德高尚,且忠诚于国,直言不讳。他从小便显现出非凡的智慧,学识渊博。尽管年幼,他的聪慧就已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大家都称他为“少年才俊”,而他自己也从未辜负过他人对他的期望。

方孝孺的学习态度极其端正,整日埋头苦读,桌上堆满了厚厚的书籍。小时候,他被亲友誉为“小韩愈”,这是对他才华的极高评价。韩愈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以出色的文学成就和德行而闻名。在方孝孺的身上,人们似乎看到了韩愈的影子,足见他当时的非凡才华。

进入成年后,方孝孺拜师于明朝时期的宋濂大儒,在宋濂的悉心教导下,学问更上一层楼,文学水平愈加深厚。即便在宋濂的门下,方孝孺的学识依然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学者仰慕的对象。可他却对那些华丽的辞章和文艺功夫不屑一顾。他推崇的是儒家提倡的“教化”理念,而非沉溺于诗词歌赋。方孝孺的目光远大,他心中只有一番治国安民的理想,而非个人享乐。

虽然生活贫困,方孝孺从不避世隐居。他坚信,无论如何都不应逃避责任,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当下的困境。即便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

1382年,方孝孺因其杰出的才华被荐为官职,受到了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的召见。在初见皇帝时,方孝孺举止端庄,毫不慌乱,展示了他超凡的气质和气度,朱元璋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方孝孺不仅在回答朱元璋的政见时应对得体,谈吐间流露出深邃的思想,也使得朱元璋更加看重他。

朱元璋对方孝孺的才能极为欣赏,他曾对太子朱标说:“方孝孺为人忠诚、端正,他有着非凡的才华。你要时刻记得用他,直到他年老。”然而,朱元璋并未立即任用他,而是通过重礼将其送回家乡。时隔十年,方孝孺再次被推荐到朝廷,朱元璋更是对其高度评价:“像方孝孺这样的人才,应该为我的子孙所用。”

然而,方孝孺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迎来一帆风顺。在他回到家乡不久,他就遭遇了仇家陷害,被捕送往京城。得知此事后,朱元璋亲自下令将方孝孺释放,未曾对他做出任何惩罚。方孝孺并未因此受挫,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1398年,朱元璋去世,临终时特别在遗诏中提到,要将方孝孺召回朝廷任职。新继位的皇帝朱允炆遵从了先帝遗命,将方孝孺调至身边,任职朝廷。朱允炆更加器重方孝孺,常常向他请教学问,特别是在国家大事上,朱允炆多次向方孝孺请教意见。

在当时的朝堂上,方孝孺凭借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政治见解,成为了皇帝信任的重臣。无论是文书起草,还是战事策划,方孝孺都能应对自如,展现了非凡的能力。然而,一场改变命运的“靖难之役”爆发了,方孝孺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在“靖难之役”爆发时,方孝孺依旧担当起了国家大事的责任。然而,他的军事谋略未能成功应对朱棣的攻势。方孝孺想用离间计破坏朱棣与其大儿子朱高炽的关系,却被朱高炽识破。接着,方孝孺还策划了其他计谋,但都未能奏效。当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时,方孝孺劝说皇帝坚守城池,而非撤退。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朱允炆兵败,死于非命。随着朱棣的胜利,他不仅进入了皇宫,还将方孝孺抓捕入狱。

朱棣对方孝孺恨之入骨,因其在“靖难之役”中全力支持朱允炆,使得方孝孺成了其眼中钉。即便如此,方孝孺的文学造诣与名声令朱棣忌惮,他的谋士曾建议说:“方孝孺不可杀,他是整个读书人的象征。如果他死了,天下的学问就会失去其根基。”

面对方孝孺的坚守,朱棣虽然心怀痛恨,却仍选择暂时保留其性命。但他并没有因此放过方孝孺,反而逼迫其写下宣告自己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拒绝,并在朱棣面前大声哭泣,痛斥其篡位行径。朱棣愤怒至极,威胁方孝孺灭九族,而方孝孺毫不畏惧,回应称:“即便你诛我十族,我也不会屈服。”

最终,方孝孺的家族遭受了极大的灾难,整个家族及其朋友门生几乎被满门抄斩。尽管如此,方孝孺在历史上依旧留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死亡,引发了关于忠诚与义气的深刻讨论。虽然方孝孺死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傻子”,但他的坚守和牺牲,依然为后人所铭记。而朱棣的做法,也成为了史学家反思的对象,认为方孝孺的死,激起了朱棣的暴行,也为之后的“帝王屠戮”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原创 争... 【东京世锦赛400米栏决赛现戏剧性转折 美国名将金牌失而复得】 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正在激情上演...
西安铁路局开行延安红色半马专线... 9月20日8时许,来自全国各地、参加2025延安红色半程马拉松赛的参赛选手齐聚西安站,共同搭乘由中国...
原创 美... 读过高中历史的人,大多听说过马歇尔计划。它是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一次致命打击,堪称一场悄无声息但威力...
原创 为... 三角形象征着稳定性,三国鼎立时,魏、蜀、吴三国之间能够相互牵制、制衡,这本质上反映了这一点。然而,三...
原创 1...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位自称鬼谷子的奇人,他才华横溢,被认为拥有可以左右天命、决定地运的能力。这样的超...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 全文共2658字 | 阅读需6分钟 公元5世纪末,平城(今山西大同)宫阙九重阶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迎...
原创 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区划调整和经济发展,尤其是合肥市、阜阳市和亳州市等地方的故...
原创 当... 在抗战前后,日本知识分子中流传着一种观点:历史上的元朝和满清都能依靠汉人军头来统治中国,所以他们理所...
原创 1... 澳门,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南端,珠江的西岸,坐落在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时期的史料中...
原创 他... 1800年前,曹操在《述志令》中曾写道:“那时的我,最大的愿望便是成为西征将军,外敌入侵时能为大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