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提到,张居正的道德标准并不算高尚。陈泽敏则认为,张居正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而且是一个孤独的英雄。而黎东方则从施政的角度评价,张居正不仅是明朝唯一的一位大政治家。张居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各界对他的评价如此分歧,有些人甚至将他奉为神人?在深入研究张居正的一生后,我发现他无疑拯救了大明王朝,并延续了它的生命至少50年。
第一点,张居正的主要贡献:
其一,考成法的推行。
考成法是一种可以在企业中常见的绩效考核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核来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果。在很多公司,员工根据每月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会获得相应的奖金、表彰或者提升,反之,未完成任务的员工可能面临降级或者开除。就像一个公司中的绩效制度,张居正的考成法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在1573年,距离今天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明朝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许多官员在朝堂上昏庸无能,混日子成了常态。他们每天不上心工作,只是在朝堂上喝茶、闲聊,很少付诸实际行动。而这一切与明朝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自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明朝的政治方向就发生了变化,复杂的局面让人不得不提及更多历史背景。张居正通过提出考成法,迅速提高了朝廷官员的办事效率。他通过内阁六科来控制六部,再通过六部监督各个衙门的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像金字塔一样层层递进,从上到下每一层都有相应的责任和执行人。这种高效的监督机制迫使那些懒散的官员开始工作,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没有实效,就会面临被降职、开除的后果。
第二点,财政改革:
其二,财政改革的推进。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愈发严重。自古封建王朝普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而这也成为了许多王朝财政困境的根源。在古代,很多特权阶层和学者是免于土地税收的,这使得一部分富人有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吞并更多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集中,普通百姓却难以拥有耕种土地的机会。张居正着手进行土地丈量工作,最著名的一次是万历八年进行的土地统计,他成功让全国的土地资源得到了重新评估,并在丈量的基础上准确确认了土地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开始对贵族进行打压,逼迫那些不交税的贵族缴纳应得的税负。如果他们拒绝交税,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包括直接罚款、鞭打等。经过这些铁腕措施,贵族阶层终于开始缴纳税款。然而,张居正深知,这样的措施只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明王朝的未来。他意识到,只要自己离开朝廷,朝廷的形势很可能会迅速恶化,他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毁于一旦。
第三点,税制改革:
其三,一条鞭法的执行。
张居正实施的“一条鞭法”对于当时百姓来说,堪称是一场大改革。税制改革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极大,而“一条鞭法”恰好让税制执行变得更加明确和公平。在明朝初期,税负制度非常混乱,百姓缴税的标准常常没有明确规定。举个例子,农民缴纳的税收是根据其拥有的农产品来计算的,如果你有100个苹果,那么你就需要交5到10个苹果作为税负。但问题在于,执行者如何判断这5个苹果是否是最差的苹果?有没有人偷偷拿走更好的苹果,来以次充好?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手段,这样的制度就容易滋生腐败。
一条鞭法的实施,把这类混乱彻底理顺。张居正要求,各地的税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有任何不公正的情况。这种“自上而下”的严格控制,帮助平民百姓减轻了税负压力。
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了奉献与牺牲,他为了大明王朝和百姓的未来,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虽然他在历史上并非完美无缺,甚至有不少人批评他过于严格,个人享乐主义较强,但从大局来看,张居正无疑为大明王朝的延续和百姓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他去世后,万历皇帝不仅将他的尸体挖出,还撤销了他所任用的大批官员,许多改革政策也因此被废除,张居正的心血几乎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