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战争从来没有什么仁慈可言,要么是你死要么是我活,生死对决只是为了各自的主公,而非私人恩怨。所以,两军阵前喊着“替某某报仇”根本就是空话,完全没有意义。因此,玉泉山的普净长老在关羽临终前安慰他时说:“现在是个全新的时代,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再提了。每一个后果都有其原因,双方的心情都不尽相同。关将军,今天你是因为吕蒙而死,愤怒地喊‘还我头来’,但颜良、文丑,还有五关六将等将领的头,难道你也要去一一追讨吗?”
几十年前,拿个板砖打人也许是轻松的事,可现在打个耳光动辄上千元,时代变了,规则也变了。
两军交战,败下阵去死于刀下,或者在胜利的前一刻被流矢夺命,谁也不能怪谁。关羽追责吕蒙之死,庞会斩杀关羽家眷,都是心头难以释怀。如果在两军阵前,关羽杀了吕蒙,庞德杀了关羽,那么被杀者的亲属又该如何反应?难道他们也要发动疯狂的报复吗?
技不如人,命丧沙场,这本是常有之事。战场上,杀人者必定会被人杀,这是不容置疑的铁律,没有谁能避开。如果真的是被比自己武功更高的人偷袭致死,心有不甘地去找理由寻仇,也可以理解。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被偷袭斩杀的三位三国名将,看看在公平单挑的情况下,他们能否战胜关羽、黄忠和魏延。
提到“偷袭”与“关羽”,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个倒霉的颜良。颜良乃袁绍帐下的主力大将,在与吕布的八健将交战中,斩杀了其中的两位,武艺显赫,甚至能与五子良将相媲美。
“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迎战。三回合过后,刀一挥便斩下宋宪的首级。魏续骑马出来,愤怒地辱骂颜良。颜良并未回应,挥刀便斩魏续于马下。徐晃见状出战,经过二十回合,败回本阵。众将都感到震惊。”
二十回合打败徐晃,许褚肯定做不到,典韦更是无力对抗:典韦与许褚曾“自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歇息,战至黄昏”,而徐晃与许褚曾交战五十余回合,难分胜负。
通过与徐晃的较量,我们可以知道,颜良的武艺,显然远超许褚与典韦。正因为如此,许褚虽然敢与马超单挑,但在看到徐晃二十回合败下阵来后,立刻退避三舍。
如此悍将许褚都不得不收手,而颜良却在关羽的一刀之下丧命:“颜良正立于阵前,见关羽骑赤兔马疾驰而来,他一愣,想要开口,却被关羽青龙偃月刀一击,直斩于马下。”
注意,颜良看到关羽冲来,第一反应不是拔刀迎战,而是想要问话。毕竟,关羽早已声名赫赫,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后,名震天下。颜良在此时绝不会不知道这位骑着赤兔马的英雄,就是刘备的二弟关云长。虽然颜良武艺高强,但他显然低估了关羽的突然袭击,因此才落得被一刀斩首的命运。
颜良的死令徐晃喜出望外,但问题来了,如果关羽与颜良在公平单挑的情况下对决,他们会持续多少回合?究竟谁能取胜呢?
有些人拿关羽三刀斩文丑来举例,认为颜良未必能扛过三招。然而,文丑曾与赵云大战五十回合而不败,也曾长时间苦战过,体力已然消耗殆尽。再加上关羽以逸待劳,文丑体力不支,因此才败下阵来。若是两人完全体单挑,文丑的表现一定不输给夏侯惇。
而且,徐晃与颜良、文丑曾交手,每一次都被击败,但他与关羽的对决却能持续八十回合依然不分胜负。两人有相似的年龄,且关羽的右臂有伤,因此二人互有优势,但这场较量依旧平分秋色。
关羽斩颜良,实为偷袭,而黄忠斩夏侯渊,同样是偷袭。
“黄忠突袭夏侯渊,后者措手不及,未能还手,便被黄忠宝刀一刀斩于马下。”
早些时候,黄忠与夏侯渊曾有过单挑,战了二十回合未能分出胜负——这表明夏侯渊的武艺与黄忠不相上下。若再耗下去,胜负未必能轻易揭晓。
与夏侯渊相似,被偷袭斩杀的曹魏名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王双。
“王双身长九尺,面黑眼黄,腰如熊,背似虎。刀持六十斤,骑千里马,弓射百发百中,勇猛无敌,乃陇西之勇士,名王双,字子全。”
王双的形象让人联想到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关羽、黄忠、马超——每一位都是难缠的狠角色!
王双连斩谢雄、龚起,战斗中三刀就将敌人斩杀,之后又用流星锤打得张嶷口吐鲜血,王平和廖化联合也无法抵挡他。
“王双带领兵马,痛击蜀军,死伤众多。”
王双的名字出现在《三国志》中,确实有过追赶诸葛亮的事迹,最终在与诸葛亮的对战中被斩杀:“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诸葛亮,双方交战,亮破之,斩王双。”
如果按正常的单挑,魏延未必能战胜王双,黄忠也未必能斩杀夏侯渊。对于这些问题,读者朋友或许也有疑问。但半壶老酒今天要请教各位的,是三个问题:
1. 为什么颜良在见到关羽冲过来时,竟不作准备迎战?
2. 如果颜良有备而战,关羽需要多少回合才能斩杀他?
3. 如果颜良做好了准备,且采取群攻手段,关羽是否能从中脱身,安然回归曹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