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但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算作《神雕侠侣》的直接续集。这部作品的主线设定发生在《神雕侠侣》结束的几十年后,而这段期间的许多重要故事并未得到清晰交代。最让读者好奇的,莫过于“郭靖之死”和那场“最后的襄阳大战”。然而,对于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并没有更多的细节,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作为一代武林宗师和心怀大义的张三丰,为什么没有前去襄阳救援郭靖?
关于郭靖之死,书中仅在峨眉派传人的口中简单提到过一段话。大意是:“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和夫人郭公破虏同日殉难,屠龙刀下落不明。郭祖师当时在西川,虽急忙赶来想要救援,却为时已晚。”郭襄不在襄阳的原因是她正在西川寻找杨过,正巧错过了时机,而杨过为何没有前去营救,书中也有些许解释。
在《倚天屠龙记》中提到,郭靖夫妇在策划“倚天屠龙计划”时曾做出一些安排。书中描述了:“他们聘请了高手和工匠,将杨过赠送给郭靖父母的玄铁重剑熔铸,融入西方精金,铸成屠龙刀;同时,杨过的君子剑与小龙女的淑女剑也被熔铸合并,最终形成了倚天剑。”这一番话透露了“倚天屠龙”的背景,郭靖夫妇的决心也显而易见。曾为大侠的杨过,早在《神雕侠侣》最后的襄阳大战中,就开始萌生退隐之心。那时,他和小龙女重逢,但面对金轮法王的逼迫,杨过心中感慨万千,他发誓若能活命,定要与龙儿共度余生,远离江湖恩怨。
不必过分指责杨过自私,因为他的一生早已如履薄冰,从未享受过宁静的生活。即便是一直以来不太喜欢他的黄蓉,也曾为他的人生感到惋惜。杨过选择退隐,这个决定并没有错,毕竟他为郭靖付出的已经足够多。相比之下,张三丰却欠了郭靖一份情,未能履行当年许下的承诺。
张三丰和郭靖的交集,其实早在《神雕侠侣》结尾时就已出现。那时,觉远带着少年张三丰出现在第三次华山论剑后,虽然郭靖和张三丰并未直接互动,但杨过曾指点过张三丰几招。到了《倚天屠龙记》的开篇,郭襄闯入少林的事件让她与张三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人一同从少林寺逃出,这段经历让他们之间建立了命运交情。郭襄邀请张三丰投奔父亲郭靖,虽然张三丰最后因不愿寄人篱下而没有答应,但郭襄的诚恳邀请依旧表明她与张三丰之间的深厚友情。
在书中,郭襄说:“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你,这样吧。”她甚至摘下了手腕上的金丝镯,将其递给张三丰,说:“你拿这镯子到襄阳去见我爹爹妈,他们必定会善待你。”郭襄的诚恳邀请,显示了她对张三丰的信任,但张三丰最后并未接受,反而选择了独自一人走上自己的修行之路。然而,这份未曾实现的承诺,让张三丰欠下了郭靖的一个情,也让他最终未能如预期前往襄阳助郭靖守城。
张三丰并非贪生怕死的人,事实上,他曾表示,当年听闻文天祥遭遇困境时,他便萌生了前去救援的念头。原著中有这样的描述:“张三丰长声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他在年轻时极为钦佩的文天祥所吟诵的诗句。面对蒙古铁骑南下,文天祥气吞万里如海,誓死捍卫国家,而张三丰当时年纪尚轻,武功未成,未能亲自前去营救。但从他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心怀大义,有着决然的选择。如果此时郭靖之死并非突发,而是遭遇了背叛,张三丰完全有理由去救他,但他并未如愿。
郭破虏,郭靖的亲兄弟,表面上死于襄阳战事,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玄机。郭破虏是屠龙刀的保管者,他怎会轻易战死于襄阳?倘若他真心愿意守卫襄阳,黄蓉绝不会允许他死,因为他一死,倚天屠龙计划将直接失败。因此,郭破虏的死,显然并非偶然,他的背叛是导致襄阳城陷落的关键。正因如此,张三丰的迟到,也与郭破虏的背叛密切相关。
书中提到,张三丰曾与弟子们讨论倚天剑和屠龙刀的传闻:“殷梨亭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然而,张三丰却道:“这些话最多不过七八十年,当我年轻时,就没听过。”知道倚天剑与屠龙刀秘密的人,除了郭靖夫妇,便是郭襄与郭破虏。而随着郭靖夫妇的死,郭襄必然不会主动传播这份秘密。那么,唯一可能泄露秘密的,便是郭破虏。郭破虏的死,正是背叛的标志,而张三丰也因为这个背叛者的存在,错过了救援郭靖的时机,未能赶到襄阳。
如此看来,张三丰虽心怀大义,但无法改变襄阳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个背叛者,襄阳才在顷刻之间陷落,而这背叛,最终让所有人都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