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是明末起义军领袖明玉珍的儿子,亦是明夏政权的第二任皇帝。明玉珍最初是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的手下,但在陈友谅相继杀掉倪文俊和徐寿辉后,他自立为帝,建立了陈汉政权,借此机会掌控了蜀地这一重要区域。这样一来,明玉珍依靠地势优势,顺利避开中原地区的战乱。随着政权的稳固,他心生称帝之念,最终创建了明夏政权。
到了公元1366年,正值壮年的明玉珍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享年仅三十六岁,留下年仅十岁的明升继位。虽然明升年幼,但在生母彭氏的协助下,他逐渐开始接触政务。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尚未成年的小皇帝,朝堂上的文臣和武将们却表现得相当粗暴,难以服从新皇的调遣和指挥。
此时,明夏政权的右丞相万胜与知院张文炳之间存在深深的隔阂。万胜趁机将张文炳杀掉,张文炳的好友及明玉珍的养子明昭目睹后难以忍受,于是假借太后彭氏的旨意,召来万胜,并暗中派人将其杀害。万胜作为明夏政权的重要武将,竟就这样憋屈而死,这让许多巴蜀人感到不平,纷纷为他鸣不平。
在此之后,司徒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发出了檄文,公开指责明昭。随后,明升在大臣戴寿的建议下,决定诛杀明昭,以平息这场内部混乱。然而,这样的举动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吴友仁逐步掌握了朝中的权力,导致明升的权威日渐削弱,国家形势急转直下。
时间来到了洪武二年,此时朱元璋已经彻底征服了元朝的国都,占据了整个中原,而其他割据势力早已无法与他抗衡。就在此时,朱元璋给明升写信,敦促他尽早投降以保留封侯之位,但明升最终选择了坚持抵抗。两年后,朱元璋决定派遣傅友德、周德兴、汤和、廖永忠等将领分兵攻打蜀地,战事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到同年六月,明升被迫出城乞降。
朱元璋没有杀掉明升,而是封他为归义侯,并安排他在南京安置,原本打算让他平静度过余生。然而,明升与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之子陈理的频繁接触,常常唉声叹气,让朱元璋感到忧虑。为了避免潜在的麻烦,朱元璋决定将他们一同迁往高丽。
抵达高丽后,明升和陈理受到恭愍王的接见,并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还有延安、白川两县的贡物专门供奉给明升。这份优待虽不逊于在南京的日子,明升和陈理也在高丽扎根繁衍,如今他们的后代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之众,居住在韩国的群体每年都会特意回到中国寻根祭祖,这段历史与文化交流的故事已成为中韩两国之间的一段美好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