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28日上午,蒋介石的亲信张辉瓒在人民公审大会上被围得水泄不通。数以万计的愤怒民众怒视着他,仿佛要把他活活吞噬掉。面对这股来自人民的愤怒,他全身颤抖,神情充满绝望。在极度恐惧中,他突然放声高喊:“润之,救我!”在场的每个人都震惊不已,因为“润之”是毛泽东的字,只有毛主席的亲密朋友或者长辈才会如此称呼他。那么,这位曾经在国民党中备受宠信的将领到底做了什么,使得百姓对他如此仇恨?他和毛主席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位被俘的国军将领便是张辉瓒,出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东乡人。年轻时,他先后在湖南兵目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辉瓒回国,担任了省都督府参谋以及军需学堂总队长,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
1917年,孙中山发起了“护法战争”,湖南积极响应,张辉瓒则组织起一支独立团,担任游击司令。随后,他成为湘军第二区司令,并协助当时的湖南省长谭延闿加入了国民党。1926年,湘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张辉瓒担任了第四师师长,参与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张辉瓒因“反共”有功,受蒋介石重用,升任第二军副军长。
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意图削弱各派势力,进行军队整编,许多派系的军队被裁减或解散,而张辉瓒依然被蒋介石重视,继续担任副师长。1928年,他调任蒋介石亲信的精锐部队——第18师,成为副师长,并逐步晋升,担任了湖南省政府委员,率军在江西前线“反共”。
张辉瓒自从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后,深得宠信,迅速从地方派系的军官成长为蒋的亲信。这在非黄埔军校体系的将领中实属罕见。为了报答蒋介石的提拔,他继续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屠杀革命群众。在南昌担任警备司令期间,他通过暴力手段清除共产党人,致使苏区民众对他恨之入骨,称他为“张屠夫”。
那么,张辉瓒到底在江西做了什么让当地民众如此愤恨?
首先,他通过军警和特务,架设了一张庞大的监控网络,制造“白色恐怖”。他在南昌及江西其他地区广泛搜捕共产党员与爱国者,用残酷的酷刑逼迫他们交代,致使无数无辜的人民遭受非人折磨。例如,在九江,一名哑巴仅因为佩戴红带子就被特务认定为“地下党”,被拘禁并加以迫害。
其次,他对共产党人的打击可谓残酷至极。1930年,张辉瓒指挥部队在景德镇康济医院逮捕了20名革命者,其中19人被杀害,张辉瓒甚至将一些革命者装入麻袋,直接丢进赣江致死。党的六大代表张世熙被捕后,遭遇了严刑拷打并被杀害。
再者,张辉瓒在江西的商业领域也恶行累累。他以筹集军饷为名,强行勒索南昌商人,不肯提供军饷的商人遭到士兵骚扰,令商界痛恨不已。尤其是在他强行向南昌的富商刘颂丞勒索大额军饷后,掀起了巨大的社会风波。
此外,张辉瓒还在东固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1930年12月,他率军进攻中央苏区东固根据地,在进攻途中,士兵们不仅纵火烧毁房屋,还抢劫了百姓的粮食,致使当地民众对其恨之入骨。
张辉瓒更以残忍的手段处置红军战士和担架队员。在一次战斗中,尽管国民党军队已溃败,但张辉瓒依然指挥部队对俘虏进行残忍的杀戮,甚至指挥士兵射杀正在救护伤员的担架队员,这一行为激怒了红军指战员。
张辉瓒的恶行导致了他广泛的民愤和军民的敌视。然而,正是由于他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才得以在其残暴行径中获得庇护和支持。但他并未意识到,死亡的阴影已悄然逼近他。
1930年12月,张辉瓒根据蒋介石的战略指令,率领部队沿吉安至福建建宁一线推进,准备攻占红军的根据地。起初,他误以为红军已溃退,甚至安排部队前进时“轻敌大意”。然而,张辉瓒未曾料到,红军主力早已悄悄转移,准备在龙冈展开伏击。
在张辉瓒进军东固时,红军主力已悄然集结,准备进行反击。毛主席与朱德亲自指挥,借助浓雾遮掩敌人的视线,巧妙地引诱张辉瓒进入包围圈。张辉瓒带领部队未能察觉困境,继续推进,结果直接落入了红军的包围。
当战斗爆发时,张辉瓒依然未意识到陷入困境,他指挥部队发起冲锋,结果自愿进入了红军的火力网。就在这时,毛主席下令总攻,红军从四面八方冲下山,将敌军彻底包围。
张辉瓒面对惨败,在极度恐惧中脱下军服,穿上士兵服,企图逃脱。然而,红军很快发现了他的行踪,经过一番追捕后,张辉瓒最终被俘。
张辉瓒被押解到龙岗的集市上,在众多俘虏中,他不再是那个屡次作恶的“总指挥”,而是沦为红军的俘虏。当他被押至大坪时,他试图谎称自己是“书记官”,并请求与毛泽东见面,称自己与毛主席是同乡,曾有过交情。
然而,红军并未对他的求情动心。在朱德的指挥下,张辉瓒被带到囚室。毛主席得知消息后,特地赶来探望,面对面与他对话。张辉瓒在见到毛主席后,面露尴尬,称呼毛主席为“润之先生”,并请求宽恕。毛主席则以幽默且严肃的语气提醒他,他的命运已彻底改变,红军并非为赎金而救他,而是要为民众复仇。
临近黄昏时,毛主席与朱德和张辉瓒继续交谈。张辉瓒的罪行过于严重,但毛主席决定宽容他,不立即处决,而是将其软禁以便进一步审问。
然而,尽管张辉瓒最终未被立刻处决,他的命运依旧注定。他曾在苏区犯下的种种恶行,不可能被民众轻易原谅。就在此时,一场公开审判将他一举定罪。在东固区的人民大会上,张辉瓒被公审,百姓怒不可遏,要求立即将其处决。大会主持人在百姓的愤怒呼声中仓促下令执行死刑,最终,张辉瓒被枪决。
消息传到国民党方面时,蒋介石及其政府才意识到此次谈判已经失去了意义。张辉瓒的死,彻底终结了“赎张”计划,标志着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毛主席在听闻这一消息后感慨道:“天不留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