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有家却不能回的民族,中亚的35万朝鲜人到底是从何而来?
创始人
2025-09-19 06:34:14
0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然而,世界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回家的民族,其中之一便是生活在中亚的朝鲜族。至今,在中亚地区约有三十五万朝鲜族人,他们为什么会远离故土,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话题。

朝鲜族人在中亚的存在,实际上与沙俄时期的俄国人口迁移政策息息相关。从1858年到1860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些土地大致构成了沙俄远东地区的东南部分。为了巩固这些新领土,俄国开始加速向远东地区移民,计划使其更加俄国化。迁往该地区的移民,除了来自俄国的移民外,中国、朝鲜和日本的移民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1863年,朝鲜人开始陆续向俄罗斯的南乌苏里地区迁移。最初,只有13户贫困的朝鲜人悄悄移居至此,但随着朝鲜半岛的天灾人祸不断加剧,局势动荡不安,移民的数量也逐渐上升。1905年,乙巳条约签订后,许多义兵在俄国远东地区展开活动,远东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重要据点。1910年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陷入日本的占领,许多无法忍受日本压迫的朝鲜人选择迁移到中国的延边地区和俄国的远东地区。

到1912年,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口已经达到近六万,1914年则进一步增至六万多。如果加上那些未登记的“黑户口”,即未领取俄国旅卷的偷渡者,人数便达到了8到10万。最初,这些移民大多没有技术,主要从事农业。随着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推进,远东的朝鲜人也被卷入了这一进程。然而,集体化的实施并不顺利,许多富农对这一政策产生强烈反感,甚至采取了纵火、毒死家畜等极端手段。尽管如此,面对强大的苏联政权,这些富农的反抗终究未能改变大局,他们最终要么被消灭,要么被驱逐流放。

随着集体化的推进,中贫农和残存富农的抵抗逐渐减弱,苏联政府也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政策,稳步推动朝鲜人村庄的集体化进程。到1934年,朝鲜人的集体农庄已基本完成。然而,好景不长,朝鲜人再次因政治因素面临迁徙。苏联政府决定将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强制迁移到遥远的中亚地区,整个迁移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不幸。

1937年,苏联政府签署了一份绝密文件,决定将远东地区的朝鲜人迁移到中亚。地方政府只给他们两周的准备时间,朝鲜人匆忙打包行李,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由于没有足够的衣物和食物,旅途中的朝鲜人遭遇了饥寒交迫,很多身体虚弱的老人和儿童在路上丧命。到达中亚时已是深秋,而当地政府提供的住房极为匮乏,许多人只能住在临时的帐篷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这次迁移的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苏联政府怀疑朝鲜人可能与日本有勾结,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自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扩张后,苏联认为朝鲜人可能成为日本间谍的“温床”。二是苏联政府担心远东朝鲜人的数量过多,难以管理,甚至有可能要求自治。最后,中亚地区急需有水稻种植技术的农民,而朝鲜人擅长这一技术,成为了苏联政府眼中的理想人选。

1937年9月9日,第一列载着朝鲜人的火车出发。整个迁移过程一共使用了124列火车,每列火车装载着约25至30名朝鲜人。由于当时的火车设施简陋,车厢内异常寒冷,许多人患上了风寒。尽管政府为每户分发了一些水、面包和罐头,但远远不足以维持长途跋涉中的需求。许多朝鲜人在途中因饥饿、寒冷和恶劣环境而死去,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路旁,连最简单的安葬也没有。更令人痛心的是,火车途经哈巴罗夫斯克时发生了由日本指使的爆炸事件,造成21人死亡,5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本意是挑起朝鲜人和苏联政府的矛盾,但并未改变苏联政府迁移的决定。

最终,朝鲜人的迁移于10月25日基本完成。但迁入中亚后的生活依旧艰难。许多朝鲜人被迫交出自己的牲畜、农业机械等财产,并且当局在安置时提供的住房极其有限。有些人甚至被安排住在家禽圈里。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政府逐步剥夺了朝鲜人中的知识分子和有影响力人物的权力,民族文化教育受到压制,许多朝鲜族人的民众身份受到了影响。

二战后,朝鲜族的处境有所改善,1950年代,他们的公民权逐渐恢复。朝鲜族人逐步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并通过发展集体农庄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民族文化的中断给他们带来了长远的影响。随着时光流逝,许多年轻的朝鲜族人已经不会说朝鲜语,取而代之的是流利的俄罗斯语。进入90年代后,朝鲜族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减弱,尤其是与韩国的关系也变得冷淡。许多中亚朝鲜族人对于返回祖国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

今天,虽然中亚的朝鲜族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但历史的伤痕依然深刻。朝鲜族人对中亚人民的帮助感激不已,但他们对回到韩国的兴趣却寥寥无几。在现代社会中,中亚的朝鲜族人和韩国人之间已经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对于许多中亚的朝鲜族人来说,融入韩国社会几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总的来说,中亚的朝鲜族人是战争遗留下的深远后遗症之一。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民族、政治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历史的警示: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

《三十五万朝鲜族人当年为何落户中亚》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历史回顾: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展开西征,欧洲掀起了一股探访中国的热潮——事实上,中国...
原创 东...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因丧夫而深感悲伤,整日郁郁寡欢。作为弟弟,刘秀心疼姐姐的孤单,于是...
原创 1... 天南地北大拜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这个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欢声笑语不断,大家一起吃饭,一...
原创 晚... 历史开讲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局迅速蔓延至海陆两军的全面对抗,最终日本军队...
原创 诸...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许多人凭借自己的雄图伟略,在诸侯纷争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原创 德...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奢华的生活风气依旧没有明显收敛,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时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民生日...
原创 历... 1929年,日本地质学家新带国太郎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勘探队伍,队中包括了向导、助手以及几十名随行人员,...
原创 如... 岳飞被杀的原因错综复杂,根本上在于他与南宋皇帝赵构之间的战略分歧,导致了深刻的矛盾。岳飞强调抵抗金朝...
原创 如...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几乎主导了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地进行人才开发...
原创 春...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燕国和楚国,是当时影响力巨大的国家,每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官制上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