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这个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欢声笑语不断,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守岁,观看春晚。不仅仅是普通家庭,就连军队中的大部分战士也能在这个节日里团聚,享受难得的欢聚时光,尽管有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还需坚守一线。但大多数的战士都能在这个充满温馨与欢乐的时刻,和战友们一起共度一个热闹的春节。
然而,今天我们能够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度过春节,必须回溯到那些伟大的革命先烈,正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一代代革命者的奋斗,甚至连大年初一,他们都未曾停下手中的枪,仍在为国家的未来浴血奋战。
今天,我们要回顾的是1929年大年初一,红军在战争中度过春节的故事。
一、1929年,艰难的起点
1928年,虽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抵御了数次“会剿”,但由于湖南省委错误的军事决策,导致红军主力受挫,发动了冒险的湘南行进,最终造成了“八月失败”,大部分红军遭遇重大损失。面对敌人的强大压力,井冈山的革命力量岌岌可危。
当时的井冈山经济状况极为困窘,陈毅曾这样形容那段时光:“红军在空前艰难的条件下战斗,隆冬寒冷的山地,积雪未融,红军的衣物和食物都极为匮乏。敌人对我们进行封锁,红军无法走出山外开展游击战,经济困境愈加严重。”。
1929年1月1日,蒋介石命令何键为“会剿”总指挥,集结了六个旅、18个团的约三万人,从五路进攻井冈山。此时,冬雪仍未消融,山中积雪深厚,红军的食物和装备匮乏,敌军严密封锁山地,进一步加剧了红军的困境。
二、突破重围,红四军行进
1929年1月,面对蒋介石的集中进攻,红军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局面。陈毅回忆道:“在那时候,红军的物资几乎枯竭,许多官兵衣衫单薄,几个月来没有过一顿正常的饭。”。敌人包围得越来越严,红军不再有后勤支持,长时间坚持下去的后果,无法想象。
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红军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红五军改编为红四军,分配给彭德怀和滕代远指挥。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朱德和教员决定带领主力部队通过江西赣南一带,实施反击。
经过数月的艰苦行军,红四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围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粮草越来越少,战士们的体力逐渐枯竭。
三、除夕夜,壮烈的伏击战
到了1929年2月9日,正是除夕,红四军的31团在执行前卫任务时,战士们情绪极度低落,有人提出质疑:“我们被敌人追赶,连年三十都不能过,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一些战士愤愤不平地说道:“连叫花子都有个年节过,我们却连个年都过不上。”另一位战士则决然表示:“党代表,请给我们一个机会,打一仗吧!如果不狠狠打击敌人,我们永远无法过上安宁的日子!”
经过一番商议,罗荣桓和营长陈正春决定向上级报告,争取一个机会发起反击。与此同时,后卫部队已发现敌人的先头部队,并与之交火。
由于敌我双方都处于疲惫状态,教员和朱德决定选择大柏地这一地形有利的地方进行伏击,尽管前线情况十分险恶。那一晚,恰逢除夕,但由于敌人散布虚假消息,当地百姓纷纷躲藏。为了确保战士们体力充沛,红军指挥部特别批准动用当地百姓的余粮,当然,所有粮食都会以借条形式记录,待日后归还。
红军战士们终于吃上一顿热乎的年夜饭,而这顿饭,也成为了他们在困境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时刻。
四、血战大柏地,扭转乾坤
正月初一,寒风刺骨,毛毛细雨下个不停。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红军的士气依然高涨。下午三点,红军设下的伏击圈终于完成了,敌人一支由刘士毅指挥的部队被成功引入包围圈。当夜,红军从高地发起了总攻。
敌人发现红军的枪声渐渐停止,误以为红军已经弹尽粮绝,也开始放松警惕。但面对敌人的反扑,红军凭借坚韧的意志力,以刺刀、枪托和石块展开了近身肉搏战。敌人见红军无弹药可用,也开始强烈反击,战斗一度陷入胶着。
关键时刻,教员和朱德亲自带领总预备队和警卫排发起突击,局面终于发生了转折。经过一整天的激烈交火,红军终于在正午时分成功歼灭敌军大部,俘虏了上千名敌兵,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场胜利使红军在大柏地的战斗中不仅避免了被敌人追击的命运,还为后续的进军创造了条件。最终,红四军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成功进军闽西,发现了瑞金这块宝地,成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
五、大柏地胜利的深远影响
大柏地战斗的胜利,是红四军自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也为红军的未来奠定了重要基础。陈毅曾深情地写道:“这场战斗,红军以往的屡败为铺垫,最后在绝境中反击敌人,官兵们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最终获得胜利,这一战是红军历史上最有荣誉的一场战斗。”
四个月后的1929年5月,红军再次来到大柏地,带着银元和借条,向曾经提供粮食的百姓还款。当地百姓惊讶于红军的诚信,纷纷表示愿意支持红军,甚至有十多个年轻人当场报名参军,投身革命事业。
直到1933年,教员再次路过大柏地时,站在这片曾经充满硝烟的土地上,往事如昨日重现。于是,他作词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是教员在回忆红军最艰难岁月的同时,感慨革命胜利带来的光辉。大柏地不仅见证了红军的艰难历程,也承载了无数革命先烈的信念与牺牲。
---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 《大柏地之战: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福建党史月刊2009
- 《奠基礼:大柏地战斗纪事》——党史文苑2010
- 《对大柏地战斗历史意义的几点认知》——党史文苑2012
- 《让几乎不摸枪的主席亲自持枪率队冲锋的这场战斗,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