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
其实,真相很简单:义和团代表了中国底层农民的心声,他们对外来侵略者和西方的宗教极端反感,坚决排外,并且对列强的侵略毫不妥协。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激烈反应,极大地提高了列强继续殖民中国的代价,使得列强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
列强从义和团的行动中看到的是中国广袤农民阶层的潜力与力量,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力量直接统治这部分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让列强放弃了直接占领中国的想法,而转而继续支持清朝政府,保持对中国的间接控制。可以说,正是义和团的反抗,让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虽然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但至少保留了部分独立性。
尤其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的上层官僚、地主和买办们在外来列强面前屈辱低头,毫无作为。列强一度认为中国不过如此,但此时义和团的崛起,代表了中国底层人民的骨气和力量,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并非全是软弱可欺的对象。义和团站出来阻止了列强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图谋。
既然列强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军队,为什么他们会在意这群“愚昧”的农民呢?
实际上,义和团恰恰是列强最不想遇到的敌人,可以说是他们的“克星”。列强最希望面对的原住民是像美洲印第安人那样,内部混乱、部落间互相敌视,甚至有些部落欢迎外来殖民者,结果一度沦为殖民者的牺牲品。殖民者往往能够利用印第安人的内部矛盾,分而治之,甚至通过挑拨离间来加速其消亡。列强甚至通过和某些部落联手,实施对其他部落的屠杀,最终压制了这些部落的抵抗。
即便是在非洲或印度,部分原住民会协助列强来镇压自己同胞的反抗,这种“合作”加深了殖民的压力。然而,当列强面对中国时,情况截然不同。清朝一直是大一统帝国,虽有闭关锁国之态,但它的实力令列强望而却步。从1500年到1842年,列强几乎无法对清朝进行有效的侵略,这种局面让列强心生怒火,指责清朝自视过高,脱离国际体系。
直到鸦片战争后,列强终于以武力迫使清朝打开国门,清朝的高官们屈辱地向外国商人低头。然而列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认为可以轻松瓜分中国时,义和团如“程咬金”般杀了出来。
列强虽然认为义和团愚昧无知,但他们错在高估了自己的优势。义和团不仅没有像美洲印第安人那样任由列强摆布,他们反而敢于反抗,主动出击,且毫不妥协,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决心。这种极端反抗的姿态与列强过去对待原住民的经验截然不同。
列强是不是害怕义和团呢? 当然会有一些害怕,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直接统治这群人成本太高,甚至连消灭他们的代价也无法承受,因此只好放弃直接统治,转而继续支持清政府,维持对中国的间接统治。
至于义和团是否真如外界所言的“愚昧无知”呢? 很多人看见义和团的迷信行为,比如“请神下凡”、相信喝符水能刀枪不入,便将其视作愚昧。但这种理解显然片面。义和团的成员,尽管对西方历史并不知晓,但他们深刻认识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这些洋人不是来传播文明的,而是为了剥削与压迫。他们的行动并非盲目,而是出于对外来侵略者本质的清晰洞察。因此,义和团虽然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但他们反抗的动机完全合理,是对洋人压迫的自觉反应。
义和团的反抗精神,实际上远比美洲、非洲和印度的原住民更加明智。他们准确判断出外来侵略者的真正目的,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驱逐。遗憾的是,他们缺乏足够有远见的领袖,且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未能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协调和引导群众。
然而,20多年后,中国终于迎来了真正有领导才能的农民领袖,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农民完成了义和团未能完成的使命。
总结而言,义和团并非愚昧无知,相反,他们对外来侵略者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应对策略。列强从义和团的行动中意识到,直接瓜分中国并不现实,于是他们放弃了这一图谋,转而选择继续通过清朝维持间接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