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朝末年,国内外矛盾交织,局势愈发复杂。内有如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四处侵扰,外则是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权虎视眈眈,逼迫中原王朝四面楚歌。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带领大顺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宣告明朝灭亡。接着,满清的多尔衮率军入关,迅速推进,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以及南明的力量暂时放下过往恩怨,联合抗清。虽然他们的努力一度让清军陷入困境,几乎无法再前进,但最终由于缺乏凝聚力,这个松散的联盟也未能持久,最终被满清逐一击破。
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在这三股力量中,大顺军原本是最强的,但在和清军的对抗中并未取得显著的胜利,相反,实力相对较弱的大西军却以一种让人意外的姿态,支持南明政权发起抗清高潮,给清军带来了自入关以来的最大损失。那么,强如大顺军为何未能顶住满清的进攻,反而大西军表现突出呢?
1、满清的重点打击对象
当吴三桂向清朝求援后,清朝的决策层一度犹豫不决,是否应趁机进入中原。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清军早前三次偷袭京城,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其次,大顺军实现了清军无法完成的目标,难免让人怀疑其实力。此时,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站出来,分析了大顺军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清朝高层坚定了决心。
洪承畴作为曾经的“剿匪专家”,对大顺军非常了解。他曾准确预言,李自成的军队遇弱则战,遇强则逃,最终逃入西部。这一预判很快得到验证: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多尔衮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仓皇逃窜,先后辗转永平、京城、西安,企图依靠关中地形进行持久抗争。
然而,关中局势极为复杂,满清虽已入关,但周围敌对势力重重。若稍有差池,清军便可能面临群起攻之的局面。范文程此时通过发布诏书向百姓宣称,清军入关的目的就是为崇祯皇帝复仇,尤其是针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这样的做法,迅速收获了不少前明旧臣的支持,使清军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从战略上讲,清朝先攻大顺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迅速削弱李自成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特别是李自成所占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离满清接近,清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部署,消灭这些威胁。然而,李自成的军队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指挥和有效的战略,给了清军机会。
2、南明官绅的排挤
李自成在满清的持续追击下,损失惨重,最终连关中都失守了。1645年初,他带着残部进入湖北,随后在九宫山遇害。大顺军余部决定与南明合作,联合抗清。可是,南明的官员,特别是湖广总督何腾蛟,却看不起这些刚刚起义的农民军,时常与他们发生矛盾,甚至以不发粮草、不给补给来刁难他们。
何腾蛟对大顺军余部的冷漠,导致了大顺军的分裂和士气低落。更严重的是,何腾蛟还试图分化大顺军,将一些威望不高的将领扶植为亲信,而排挤掉那些有经验和威望的老将。这种做法使得大顺军的战斗力大幅削弱。结果,许多将领如袁宗第、田见秀等被迫北上,与其他力量合流,给了满清可乘之机。
相比之下,像堵胤锡这样的南明官员就显得有远见得多。堵胤锡认识到,如果不与农民军联手抗清,南明的存亡将成疑。因此,他主动与大顺余部合作,结果在他去世后,忠贞营的形势又陷入困境,再次遭遇排挤和打压。最终,忠贞营只能选择独立自主,走上了自谋发展的道路,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夔东十三家”。
3、李自成的错误路线
李自成虽才智过人,但在攻占京城后,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为大顺军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首先,他轻视了崇祯皇帝的声望,未能给崇祯一个庄重的葬礼,直接导致了前明旧臣和百姓的失望,反而使得满清在“大义”名下,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其次,李自成忽视了满清的威胁,未能在攻占京城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他原本有足够的兵力,分布在各地,但他未能集中兵力和资源,应对满清的入侵。李自成未能清楚预见到一旦明朝灭亡,满清将成为最大的威胁,他的防线准备远远不足。
此外,李自成撤退至陕西时,未能充分利用山西的地势优势。他对山西的布防十分松懈,导致清军轻松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从而为满清进攻陕西打开了缺口。而当李自成选择攻占张献忠的根据地时,又犯下了将自己的盟友视为敌人的错误,这使得他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4、大顺军的“大而散”
李自成未能选定明确的继承人,导致大顺军在他去世后,陷入了无头苍蝇的状态。许多将领纷纷投降或逃亡,导致大顺军的行政和军事体系崩溃。尤其是东路军,尽管有二十余万的兵力,却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他们行动极为混乱。
相比之下,大西军则展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孙可望等人果断清除了影响内部团结的障碍,确立了明确的领导结构,确保了决策的高效性。最终,大西军在抗清运动中表现突出,形成了强大的抗清力量。
总结:
大顺军在抗清中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原因主要是清军的持续打击和南明的排挤,使得大顺军在与满清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劣势;内部原因则在于李自成的战略失误及其死亡后的领导权空缺,这使得大顺军陷入了缺乏决策力和战略方向的困境。与此相比,大西军在内部凝聚力和明确领导结构方面的优势,使其在抗清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出色。